微型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中微
楼主: 卢利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斯简评】诗评“摘录”

[复制链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08:41 | 只看该作者
◎写诗
文/玉兔莎

在键盘上堆积几座高山
再敲瘦一段河流
将岁月煮成一杯酒

石樵老师:个感,前两句与第三句有断层,老师勿怪!问好玉兔老师!

卢利斯:同感!写诗,尽量避免词语堆砌,或者说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以及诗的内容与诗题之间,要紧密联系,也要有尽量大的空间让读者去思考。这个度很难把握,太散了,有堆砌之嫌,太密了,又有点直白。个见,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06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对意境终极的追求 


有的时候,一篇文字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能造就一个很宽泛的境。当这个意境横亘在读者面前,进是这个境,退也是这个境,向左或者向右,都是这个境的时候;读者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这个境当中,被这个境的感觉所沁透。于是到了最后,读者也就完全地入境了。这是创作者对于文字的意境,最终极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08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感受内质

 
读一篇文字作品,尤其是诗歌,不要仅仅看到事物的表象,还要继续尝试感触文字的内质。因为内质才是决定一篇文字质量的根本。可以判定的是,并不是每一个朴素的表象之下,都有一个更为纯挚的灵魂。那么纯挚的灵魂要如何找寻?这就要更关注文字的深意。而深意,并不是翻开表象往里看。而是将表象淡化、忽略、无视,而后再去观察,文字还残余一些什么。这些东西,就是文字的深意。只要掌握了这种思维,我想就会有更多的人,成为一名合格的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08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二次成型

 
好的诗意,一般是要锤炼过的。你可以清浅,也可以肆意;但切忌在自然成型之后,就任其自然成型。你需要通过复读,来感觉其形质。以求文字呈现一种更能顺利地引发人感触的流线型造型。很多文字,从表面上看是造型出了问题,而深层次地看来,是作者在文字的“二次成型”上,没有进行更多的揣摩。而只有到了一定的境界,作者有能力在造型的同时就关注文字的形质,这样才可以将两次成型合并成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09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如何写有故事背景的诗歌

 
有一类特定的诗文,是专门为某个事件写的。事件的主人公,多半做出了一些值得颂扬的事情。但写这种东西,最关键的,是给读者以实感。使读者能够在一个设身处地的环境里,面对主人公所面对的一切。你需要诗化的,是人的精神,而不是人的境遇。如果诗化境遇,就很容易让人感觉是在听神话故事,而不是人与人的温情。所以写人,就要还原到人性化的角度。不要把人神化,而是要去揣摩,他能做到的,换做我们,到了那个处境,自己能不能做到。真心的理解与感悟,比颂扬要有力地多。因为在每一个感人的故事背后,往往都蕴含着一种更为光辉的人性。而真正的人性,永远不是露在表面上的那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09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内伤 


遇见一篇精彩的文字,简洁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杀人不见血的画卷。我感到了豪侠对决的狂喜,却同时感到了人性冲撞的悲凉。虽然文字只是描述了一些浮光掠影,但这已经足够,因为作者说的这些,尤其地典型。它几乎切中了每一种深切的自我矛盾的核心命题,以及由此拓展的外延。如果生活的矛盾是一次深重的内伤,什么是解药?或者我们要靠什么来疗伤?其实到了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渐渐地失去了最后一枚可用的筹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自我“阉割”,切下“器官”用来典当。以求换取一份东山再起的可能。又或者,我们要签下甘愿为奴的契约,用仅剩的大好年华,去做卑微与无益的事。这一切被迫的选择,都让自我的矛盾来得更加地深重。又或者说,当你好不容易变得更强的时候,你的对手总也会理所当然地变得更强。对此,你没有一丝厌倦吗?但是,这个世界好像容不得我们厌倦,所以这厌倦,就化成了日益深重的内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0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写作切莫掉书袋 


写作莫要掉书袋。用典过多,一来让读者困惑,二来使篇幅跳跃性过于强烈。过度的用典,使文字的频率和宽度,只适合给少数精通西洋史和中国史的高级知识分子看。而作者之所以用这种方式,炫耀才学的成分往往更重。就像一个小学生早炫耀自己的小红花,这是很幼稚的行为。用典贵在合理合适,绝不是越多越好,越多越能体现你的文化素养。一入“典”门深似海,这个坑一旦掉进去,爬不爬得上来,很成问题。而如果文字的内在逻辑并不复杂,还会背上一个“华而不实”的罪名。所以,写作切莫掉书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0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莫把文字当做试验田

 
一个作者将写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文字里就会有一些个很有妙趣的句子。不是一个、不是两个,而是一些个。这证明作者的文字已经能够积累起一定的精华。但是反过来说,更多的部分,相较于这些出彩的部分,是显得缺少光华的。这些部分在自身变得光华的时候,也黯淡了其余的部分。这是一对矛盾共同体。看这样的文字,就好像看一个人在擦火柴。一根、两根不着,第三根着了,于是看到一个妙句,那前面的两根是什么?伏笔?铺垫?文字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某些话是某些话的试验田。我主张一篇文字需要被反复锤炼。直到文字整体都呈现出一种饱满的质感。总而言之,文字需要精益求精,需要更多地锤炼。你要做一个淘金者,把真正的金子从沙砾中分辨出来,集中起来。而不是向人出售成吨的金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1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硬与揉炼

 
我们来说说文字里面的硬。这些硬,有僵硬、生硬、各种硬。有时候,它们能被鲜活的东西所弥补,但有的时候,就会显露在外面。当然,有的时候,硬,是一种特殊的风格。但这种硬,是刻意为之的硬,而不是力所不及的硬。针对某些文字里力所不及的硬,那是给审美效果减分的东西。这些硬的根本,还在于作者对于文字的拿捏与把握还不够。所以摆脱硬,最好的办法,就是柔。或者是揉。将文字更多地去揉炼,往往就能最终达成你想要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2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形而上地去理解灵魂与心境

 
读诗,不要总习惯于形而下的思考。很多时候,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你能看见的,是文字里游走的灵魂。这个灵魂,游走于一个寂寞而神奇的世界。作者将这个世界向每一个读者展示,你不需要知道这个世界究竟处于何处,只要知道它的美便可以。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美,你便也能理解作者对于这个世界怀有的心境。所以文字归结到最终,不是去问询作者究竟处于怎样的处境,而是理解作者的心境。理解心境以后,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会格外感慨,于是这些人,也就成了这首诗最忠实的拥趸。而与其无关的人,便各作鸟兽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型诗 ( 渝ICP备2024032254号-1 )

GMT+8, 2024-6-9 01:37 , Processed in 0.0617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微型诗

© 2014 www.zgwxsg.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