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雨》《天》《风》
文/惭愧土著
《海》
填空
此岸 彼岸
心呆若木鱼 隐喻了那流年逝水
《风》
久违的窗口
风铃岁暮的独白 声声慢
不是不解风情 而是不昧因果
唐淑婷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灵动,富有张力,虽是初来乍到,却是出手不凡,也有许多可圈可点!“木鱼”与海和流年逝水的关系、坐井观天的蛙声与雾霾天之“蛙声一片”的关系,都是巧用移就。问候惭愧土著,欢迎你来到中微! 《归》组诗 文/惭愧土著
年关 近了 近了
那怯怯的跫音 可否
押韵 久违的方言
《老屋》
在一枝春风中 坐化
人间烟火 不生
亦不灭
《致母亲》
我的乳名
是你彳亍深巷的拐杖 一声声
敲碎我乡愁的结石
《围炉夜思》
爆竹袭醒冬眠的蝶梦
梦里六趣分明 都是染色体
问佛 春心何处转基因
写于丙申人日情人节
|
《山居笔记》
文/惭愧土著
《听》
松风冷 危石倾心
云外梵音 渐
了
《行》
云自 白
芒鞋千里
禅心何处结穴 《如荷参禅》
文/惭愧土著
《荷之露》
静静的
在荷叶的蒲团上打坐
清净无为 宛如一个不及物的动词
《荷之叶》
在夏的沸点 悠悠地
扇张一席清凉世界
风起时 闲看一波才起万波随
《荷之花》
亭亭地
掀起六月的红盖头
让倒影的色相 从此淡忘于江湖
【唐淑婷赏评】
首先,这首诗的诗题巧妙!《如荷参禅》与“如何参禅”谐音,引人入胜!
其一《荷之露》中,把荷叶比喻为蒲团,露则成了在上面打坐的禅师,春秋时期道家思想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复返自然,这小小的一滴露水,“宛如一个不及物的动词”,带给人无限思索的空间。
其二《荷之叶》,前二行中“沸点”与“清凉世界”用的是对比的手法,最后一行“一波才起万波随”,是荷叶田田随风而动的景像,又用来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加之“闲看”一词,更显出了淡然的禅意。
其三《荷之花》,一句“亭亭地/掀起六月的红盖头”,已经叫这个六月的荷塘美不胜收了,“色相”是佛教用语,即物质的特征、人的声音容貌,一句“让倒影的色相 从此淡忘于江湖”,与诗题《如荷参禅》(如何参禅)相呼应,同时加深了联想的空间。
整组诗从立意到构思,鲜明巧妙。用词凝练,比喻形象贴切,表达顺畅,意义深刻,堪称佳作。 《史迹微踪》组诗四之一
文/惭愧土著
《敦煌》
来了 不求第一义谛
走了 愿以驼铃掷地有声
回向 飞天的春风翠袖
《垂柳》 文/惭愧土著
一袭青衫
临水吊影
风过西厢,鱼尾纹描红夕阳
《云南隐象》 文/惭愧土著 《玉龙雪山》
落日点睛
你已驭风神游 化外
刊登在山上行迹 可否 冰释叶公的前嫌
——————————妙用叶公好龙寓言,“落日点睛、驭风神游”,动感十足!
《石林》
丛林里
锦簇着红男绿女
而剃度的石头 早已 禅定
——————————“剃度”是石头之外形,“禅定”为石头之内心,神形皆妙!(唐淑婷评赏) 《留别西湖》外一首 文/惭愧土著
索性让心事瘦成蜂腰 采
一朵莲女的笑靥,娇柔
一叶荷风的江南
《枫桥夜泊》
露重 钟声湿
渔火依稀 梦也依稀
心似不系扁舟 顺流 逆流
——————沙发首赏!读这帖,心随之时而浪漫柔媚,时而流离颠沛,皆因惭愧土著这文字实在是有感染力!(唐淑婷评赏、杨泽钦设置高亮) 《闲花满地》 文/惭愧土著
门 虚掩 斜阳 插足
春风 出家了
——————————精简的十几个字,却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唐淑婷评赏) 《普陀参学笔屑》 文/惭愧土著
《佛顶顶佛》
山 拔高信仰
奠一瓣心香
于无佛处 称尊
《烦恼》
烦恼 如卷心菜
切了
一切了
《夜色》
自远而近 野猫在叫
春 老僧念念不忘
刚刚放生的木鱼
《春风沉醉的晚上》 文/惭愧土著
枯坐 青灯幻若红豆
佛歌单曲 循环
眼里泪珠 手里念珠 若圆未圆 语言灵动,如荷上水珠。尘缘未了,何必去了。乐天知命,便是大道。 |
(杨泽钦评赏并设置高亮) 《简单就好》外一首 文/惭愧土著
合什诗眼
听尘—— 影
响……
————————看看字数,只有八字,确实简单,读读诗意,“合什、听尘”却是很有禅味,真不简单!“影响“一词分行断开,另有别意!
《下山去吧》 文/惭愧土著
山是沉重的话题 放下
尘缘的自由落体 云游
与地平线平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