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波吒 于 2025-4-18 16:58 编辑
偷得浮生半日闲 闻达(辽宁)
赊二两月光洗却沧桑 寻一处清凉 独享,慢时光
◇波吒简评:标题“偷得浮生半日闲”,取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得到片刻的清闲,抽出短暂的时间放松。李涉是在和古竹院的和尚聊禅之后,领悟了新的精神境界,诗中表达了暂且(半日)冲出了自己昏昏沉沉的处世行为态度。 此诗从原意中进行发挥,加入了细节描述。我们今天说“浮生”,就是指人生。首句运用通感,把视觉的月光转化为洗涤心灵的力量,月光作为自然中最纯净、柔和的光源,象征着宁静与祥和,用它来“洗却沧桑”,既是对过往经历的净化,也是对心灵创伤的抚慰。 “赊”字,将抽象的月光具象化为可以称量的商品,诗人通过"赊月光"这个富有想象力的行为,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的自我救赎。“月光”不仅照亮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希望用这清冷的月光洗去内心的疲惫和沧桑(经历了许多变迁和磨难后的那种深沉与厚重感),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寻一处清凉” 承上启下,意指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渴望。尾句进一步表明诗人的心态,人们常常被各种事务和信息所淹没,而 “独享” 则是主动选择与外界的干扰隔绝,为自己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让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内心的世界中,比如独自阅读一本好书、欣赏一幅画作、聆听一首音乐等,在这些活动中完全沉浸,感受其中的细节和美好。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在独享慢时光的过程中,人们有机会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和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刊:北京头条•都市头条《微型诗选刊》【微诗鉴赏】 2025年4月10日。 水洼 闻达(辽宁)
白云在地上歇息 小外孙抬起一脚 踢回了九霄
◇波吒简评:水洼是因路面不平,下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就是这样一个水坑里,作者却为小外孙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触动灵感,发掘出了诗意。 全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日常场景中的瞬间。首先,将倒映在水洼中的白云描写成在地上休憩,创造出新奇且充满画面感的场景。这种错位的空间描写,模糊了天地的界限,给读者带来一种超现实的审美体验。小外孙的出场充满了童真的活力。一个简单的抬脚动作,自然流畅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小外孙一脚踢碎水洼,水中白云的倒影消失,仿佛被踢回天空。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不仅呼应开头,更展现出儿童对世界的活泼、好动的本性。孩子不经意的举动,打破了成人眼中既定的秩序,重塑了自然的景象。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充满童趣的氛围,让读者仿佛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感受到孩子眼中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刊:北京头条•都市头条《微型诗选刊》【微诗鉴赏】 2025年4月10日。
暴风雨 闻达(辽宁)
昨夜 怀素挥笔一通狂草 天下书家折腰
◇波吒简评:诗人对暴风雨中景观的描述,采取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暴风雨比作怀素的狂草,用 “天下书家折腰” 来形容其震撼力,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暴风雨强大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 “昨夜”,是一个时间状语:描述动作发生的时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怀素,唐代书法家,以其狂草名扬天下。他的书法风格豪放奔纵,气势磅礴。诗人将这一特点,挪移到对暴风雨的描写中,将自然的暴风雨与艺术的狂草相联系,这种联系让读者能通过熟悉的艺术形式,感知暴风雨那种狂野不羁的强烈气势。相较于直接描绘暴风雨的景象,比喻更为新奇独特。 “天下书家折腰”,从侧面强化暴风雨的震撼力。书家群体向来对书法艺术有着极高的鉴赏力和审美标准,然而面对怀素狂草,他们竟纷纷折服。这一描写并未直接刻画暴风雨的威力,却通过书家的反应,巧妙地烘托出暴风雨强大的难以抵挡的气势,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树木被扭曲、摧残。而人类,只能躲在自己的“避风港”。 诗人用一颗冷静的心,灰谐而又无奈地地表达出人与万物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以至不得不为之“折腰”——敬畏自然。
★刊:北京头条•都市头条《微型诗选刊》【微诗鉴赏】 2025年4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