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

标题: 寒山石微型诗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4-28 18:49
标题: 寒山石微型诗论
本帖最后由 寒山石 于 2014-7-20 12:35 编辑

【按】十年来对微型诗的探索文章发上一些,但愿对微型诗爱者有益。这些文章曾在《中国微型诗论坛》或中国微型诗刊刊发。十年沧海桑田,十年物是人非,只有微型诗情结犹在。然因十年来中微论坛变更,数据丢失,不时有诗友请重发旧文,今发旧文若干,以供拍砖。更多微型诗探索鉴赏、及论著《微型诗论探》全书连载可进入寒山石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7596154


关于“三行诗”的“十句话”
文/寒山石

   微型诗是一种有着严格限制的独立诗体。这种限制性主要在行数。所以我们把微型诗定义为三行内、一般不超过30字的诗。我以为准确、全面的理解这种限制性,需要把握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微型诗是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1—3行的“小小诗”。

   对于诗的分类历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我个人倾向于10行以内为小诗。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诗家的共识。著名诗人于沙对此作了这样的综述:“诗评家们,把小诗的建行定在一至十行之内。”(《于沙小诗选》卷首小语,1998年出版)。著名诗人杨星火主编的专刊小诗的《琴与剑小诗》(1997年创刊),也申明只登1—10行的小诗。微型诗的倡导者穆仁先生在《小诗杂识》一文(刊于1993年《中外诗歌研究》杂志)中为此提出了一点承先启后的理由:“我倾向于十行以内算小诗的看法,为了保持现代口语的自然,为了包容略为复杂的情境,让它超过旧体律诗一两行,对发展现代小诗是有利的。”
   而微型诗正是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这种分离反映了人们认识的精细化,也是诗体创新的需要。所以重庆《微型诗》创刊辞云:“微型诗是从小诗中生发出来的一个分支。由于人们业已习惯的小诗句式是四行的绝句,因此,比小诗更小的微型诗的句式,是一至三行。‘螺蛳壳里做道场’,要求着一种更为精细、精审与精制的艺术营造,同时也开拓了生活与诗的新天地。”
   因而,我觉得可以界定1—3行为微型诗,4—10行为小诗。同时,我以为,古诗有所谓起、承、转、合之说,那么1--3行的难以起、承、转、合和4--10行的可以起、承、转、合,本身就给微型诗和小诗提供了不同的抒写空间和表达方式,对于我们无论是从理论探讨上、还是文本创作上推进微型诗和小诗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遗憾的是,尽管小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不少精品,其影响力和大众接受面也远远超过微型诗,但从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来看,对小诗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没有象微型诗这样出现有影响力的网站、纸刊和比较系统的诗学观念。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4-28 18:49
第二,1—3行的微型诗是一种独立的诗体。

   既然微型诗是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那么就必须把微型诗作为一种独立的、具有自身内在规定性的诗体来看待、来尊重、来创作、来探讨。如同小说可以划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一样,以诗歌长短来划分,诗歌也可以划分为剧诗、长诗、中长诗、短诗、小诗和微型诗。因此, 微型诗,不是长诗的压缩,而是一种独立完整的诗歌文本,是诗歌大家族里的一个成员,是“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它和剧诗、长诗、中长诗、短诗、小诗平等地坐在同一条长凳上,只是个头有大小而已。所以,必须首先确立微型诗的“诗体意识”,并在与其它诗体的比较中研究它的理论特征和文本创作。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长诗、短诗,有的人喜欢小诗、微型诗,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何况,玩“长枪”的也可以玩“短枪”,耍“小把戏”的同样可以唱“大戏”,完全取决于个人之喜好。这也是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容精神。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4-28 18:50
第三,微型诗是三行内的诗,超过三行就不是微型诗。

   无论一首诗有多少个字数,也无论一首诗排列成多少行,只要多于三行,就不是微型诗。这就是微型诗的“规矩”,这个“规矩”也是微型诗之所以从小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诗体的基本特质。微型诗体,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写作手法等等的任何探索和创新,都必须在这三行之内的“小天地”寻找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这是对“自由”的“限制”,唯有这样的“限制”才使微型诗从小诗中脱颖而出,也才确定了它在诗歌王国中作为一种“微雕艺术”、一种独立诗体的地位。离开了这一质的规定性,就根本不可能有微型诗的充分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能为了三行而三行,把原本不是三行的诗硬性拼凑成三行,而破坏了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和示意。比如韩瀚的代表作《重量》: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有人硬是把它“修正”成三行诗: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这种为了“三行”而拼凑“三行” ,导致原诗的节奏和重心打打折扣的态度是不足取的,如同龚自珍《病梅馆记》所云,是一种“斫直、删密、锄正”,以致成“病梅”的做法,所以还是“纵之顺之”,符合诗歌内在的节律为好。
    诗,应该是生命个体精神世界的自由抒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不削足适履,该多少行,就多少行。只不过多于三行,就是小诗、短诗甚或长诗了。这应该作为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


  第四,微型诗的三行是不含标题的。

   没有那一种诗体把标题也计作一行,但标题是构成诗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一篇文章的标题靓丽新颖与否,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章的质量。好的诗题往往是传达诗作主旨、内容和意蕴之神的“眼睛”,用一双动人的眸子和迷人的眼神,给人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由于微型诗限定在三行以内,标题的恰如其分比起长诗、短诗和小诗更为重要。所以,微型诗更应注重标题的选定和提炼。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4-28 18:50
第五,微型诗的基本行数是两行。

    笔者十分赞同穆仁先生的观点:“在微型诗的三种句式中,最基本的句式是二行式。一行、三行只是二行的加减、浓缩与延伸。”
   穆仁先生还说:“一行式堪称微型诗的高峰。”比如麦芒的《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1979年第10期《诗刊》),黄淮的《雷》:“每句空喊都炫耀自己的权威”(1980年7月10日《人民日报》),鲁行的《鼠》:“‘富‘起来的都该嘉奖么?”
当然,还有“一字诗”,比如北岛的《生活》,就一个字:“网”,笔者以为,这更是微型诗的“绝唱”,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此有影响力的“一字诗”,是诗人修养、创作才华、个人历练和现实生活、时代需要等等共鸣造成的。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4-28 18:51
第六,微型诗的“行”和“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现代新诗中,一行,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半句,甚至是一个词、一个字。所以行不同于句,一行未必是一句,一句也未必是一行。这样的例子在微型诗中也俯拾皆是。
如王尔碑的《墓碑》:

葬你
于心之一隅
我就是你的墓碑了

邓芝兰的《忆》:

一枝很瘦的往事
有幽香
来自淡淡的故人

其中“葬你于心之一隅”、“有幽香来自淡淡的故人”均是一句被断成两行,这种断行造成的停顿更能够表达出诗人的心境。
   但微型诗的断行不是“臆断”。断行是一门艺术,对断行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呈现诗歌内在的意蕴美、节奏美和外在的形式美、建筑美。断行恰到好处,而且加强了诗的音韵之美。如穆仁先生的《流行病》:

流行的最好,流行的时髦。
呵嚏!———这是我刚染上的
流行性感冒!

其中“这是我刚染上的流行性感冒”一句,分成两行,便有一种结构美和节奏美。
又如非马先生的《砖》:

叠罗汉
看墙外面
是什么

在这首微型诗中,“看墙外面是什么”原本只是一句,但诗人巧妙地断行,便创设了一种造型美,并且在吟诵的间歇中留下了畅想的大空白。是呵,不满足墙内的狭小地界,外面的大千世界、广阔天地当是怎样的极富魅力。
再如蔡培国的《月》:

一条银色的扁担
这端天涯 那端
故乡

其中“那端故乡”分行置之,的确有一种“那端”真遥远的感觉,诗人的思乡情跃然纸上。
微型诗的断行更不是“断裂”。断行是一种节奏,断行的控制是节奏的控制。断行必须不影响句子的意境,不可以破坏其内在的连贯性。这是一个大原则。譬如柯岩的《焰火———题卜镝画》:

我问:世界上还有什么
比焰火的颜色更多,
邻居的哥哥说:“生活”。


又如麦芒的《档案》:

白纸。黑字
一堆
醒着的历史

这两首微型诗正是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焰火的颜色更多”、“一堆醒着的历史”一句分行,增强了节奏感和形式的美感。可惜有的作者,未能掌握住这个要点,却故意的去玩分行断句的把戏。常常把原来很好的一个句子,活生生地劈成几段,弄得意思不能连贯,这也是不足取的。
    诗的分行原本就是诗歌创作的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尽管每个诗人因为各自理解的不同而有差异,尽管有时候不同的分行可能没有多大差异,但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追求的,那就是:要尽可能体现出诗歌的内在的节奏美和外在的建筑美。


   第七,微型诗可以空行(可以不是必须),但微型诗的三行不含空行。

   空行是诗的分节,微型诗也可因为空行而分为两节。更重要的是,空行不是空白,“空即是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空行的出现、位置以及与标题行、内容行的前后联系显然非常重要,能够揭示停顿和“留白”处所寓含的深刻意蕴,发出一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所以,空行的恰当置入,可为微型诗创设出一片新的天地,它们在表现时空跳跃间隔、情绪转换、突出强调等方面发挥了微妙作用,对于表达主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值得重视的。
   我以为,微型诗的三行排列,比较普遍的是“A/B/C”式,但“A/B//C”和“A//B/C”式的分行排列,在微型诗创作中业已出现不少的优秀文本。
   “A/B//C”式比如微石的《摸相盲人与少女》:

皱裂畸形的手握柔嫩的青春
水灵灵大眼望着鱼眼翻白

又一次黑暗战胜光明

这首微型诗中,“皱裂畸形的手”和“柔嫩的青春”、“水灵灵大眼”和“鱼眼翻白”就已经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但空行之后,一句“又一次黑暗战胜光明”则振聋发聩,使人感叹于“摸相盲人”的心机和青春少女的愚昧。
     又如兰采勇的《山顶的城市》:

云雾簇拥,高高在上
令平原仰首翘望

一只雄鹰正展翅高飞

这种空行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和心理震撼,显然是不可替代的。
   “A//B/C”式比如白莎的《梦回红岩村》:
  
泥泥泞泞的小路
淅淅沥沥的雨声

山村的灯火依然通紅……

这首诗“状难写三景如在目前”,是典型的白莎微型诗写法。白莎微型诗细腻,优美,情景交融,而且在艺朮上结构上十分精致,巧妙,奇趣昂然。微型诗空行的妙处由此诗也可见一斑。
   王耀东的《冬天》:

一位严厉的法官

在冰冷的诉讼之中
他脸上绽出春天

我们完全可以说,冬天是“一位严厉的法官”这就是一首一行体的微型诗了,但在一行空白之后,诗人却又写道“在冰冷的诉讼之中/他脸上绽出春天”,便写出了这种“严厉”既有冬的“冰冷”,又有春的“和暖”,诗意更加丰沛盎然。
   又如昌耀的《斯人》:

静极——谁在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而立


  孔林的《远行》:

告别家乡踏上遥远的征途

把长长的路走短
把窄窄的路走宽

其中空行的魅力是值得我们品味的。
   不过笔者还没有见到“A//B//C”式的排列,即使有一天出现了,只要是独到的,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当然,应该说明的是,微型诗的三行是不含空行的。比如著名的十四行诗,有的为4442式,有的为4433式,同样没有把分节的空行计入十四行之内。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4-28 18:51
第八,微型诗的形式探索有助于诗意的表达。

   微型诗可以在外在表现上有新奇的探索,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在《形式的探索与诗意的表达》(《中国微型诗》总第4期)一文中,笔者写道:“诗之内容总是需要借助语言的外壳,通过恰当的形式来表达;而诗之外在的形式如同人体的骨骼,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思想。”“微型诗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体式,除了在尺幅之间展现博大的诗意之外,对形式进行必要的探索也是十分有益的,正如对画幅进行精美的装裱,可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并从“排列架构”和“符号嵌入”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两种方式的选择,都是一种阐发诗意的有效方式,运用得好,能够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效果。”
    微型诗的倡导者穆仁先生对此曾予以充分肯定。他在《喜迎微型诗坛生力军》(《中国微型诗》总第5期)中这样评价:“《形式的探索与诗意的表达》一文,从‘排列架构’和‘符号嵌入’着手,具体探索‘阐发诗意的有效方式’,论证‘形式的创新应该和内在的诗意和谐统一’,则还是微型诗理论前此未及涉及的领域,尤为难得。”
    美国著名诗人非马先生在《我对微型诗的一点看法──寒山石《滴水藏海》读后感》一文中也说:

现代诗的一个特征是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寒山石先生在书中探讨诗的形式时,对诗句排列的方式以及断句的运用便有相当精辟的见解,像下面这首《云》:

流浪的

何处是归巢

把“鸟”单列一行,不但突出了“鸟”的存在,更显出了它的孤独无依。而下面这首《绿叶》里的“堕落”,更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眼看叶子冉冉飘坠的情景:

起飞 就是



又比如孔孚的《大漠落日》竟凝聚为两行两个字:




“圆寂”合为一词,乃僧人死亡用语,与“落日”妙语双关。诗人只用两行两字,便写尽了从“大漠落日圆”,到“万籁寂无声”的全过程。而且,诗人巧妙地将两字分行停顿,也正好是行消、声寂两个阶段的间隔,既抽象,又具体,可谓匠心独运,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赖杨刚的《英雄碑》:

傲骨一根
捅破


在这一字一顿,斩钉截铁的节律中,英雄的伟岸形象拔地而起,高耸云天!
   香港诗人晓帆的《比萨斜塔》:

迢迢千里
只看一个
  斜的榜样


在形式上有意让第三行错开二字,形成一种“斜”的外观,而内容紧扣一个“斜”字推陈出新,顿然生辉。
    所以,我以为,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其功能体现为“四感”:
   其一,它丰富和体现了诗歌的建筑美,增强了美感;
   其二,它会为读者创设出崭新的视觉形象,增强了精神的愉悦感;
   其三,它流动着一种内在的韵律,增强了节奏感;
   其四,最为重要的是,形式的创新,绝不单单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外壳”,“形式”同样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总之,外在的结构如同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结构排列是一种进行建筑设计的艺术。丰富的内涵需要通过精当的结构准确地表现出来。正如非马先生所说的:“现代诗是演出的诗。诗人提供的是一座舞台,一个场景,让读者的想象随着诗中的人物及事件去发展,去飞翔。” 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想像和飞翔的舞台或者场景,激发了读者的想像力,增强了读者参与的创造感。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形式的创新应该和内在的诗意和谐统一。“新奇”不是“离奇”,应尽可能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合情合理,易于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并带来愉悦感。否则,脱离内容,刻意猎新求奇就是一种文字游戏、一种不严肃的行为,当然是不足取的。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4-28 18:52
第九,微型诗一般不超过30字。

   诗是用行来区分的,不是用字数。提出微型诗一般不超过30个字,这是鉴于微型诗之“微”而提出的,是对微型诗字数一个相对规范的要求。如果一行几十字甚至更多,三行就能写成了一篇短文章,还能叫微型诗吗?所以,这个限定是“必要”的。
    同时,限定微型诗字数一般不超过30字,这也是符合人眼的正常视觉和阅读习惯的。一般而言,人们对一行诗的阅读在十个字左右没,所以,三行所限的微型诗,字数一般应不超过30字。比如,报纸的新闻标题一般在十个字左右。如吴定勇、王珏在《论都市报的版面定位策略》(原文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1期)中说:《华西都市报》的“主标题字数一般在12字以内,而且寥寥数字的短标题越来越多。”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王君超在《当代流行报纸版式批评》一文中也指出:“在一些主流报纸版面设计实践中,一般要求大标题、主标题不超过12个字。因为标题的加长,往往意味着强势的增加。对于那些不需要特别突出的报道,如果制作过长的标题,就会喧宾夺主;另外,太长的标题也会造成读者视觉疲劳。”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也有人根据人们对语言的一般记忆特点,提出标题最好控制在12个字以内。《闽北日报》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叶国宝在《实题化:制作消息主标题的基本原则——读历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类获奖消息作品有感》一文中说,翻检从1991 年至2002 年历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类获奖消息作品,中国新闻奖消息主标题含标点符号平均每条字数13.6 个,言论和通讯主标题平均每条字数分别为9.8个和10.5 个。所以,总的来看,我以为根据人们的阅读习惯,微型诗每行在十个字左右。考虑到在通常情况下,微型诗每行的字数是不均等的,是长短句互补、错落有致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微型诗都在30字以内。
    但30字所限不是绝对的,是“一般不超过”。31个字就不是微型诗吗?不要教条化。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4-28 18:52
第十,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微型诗首先必须是诗。

   对于微型诗而言,1—3行只是它的外形,它的本质必须是诗。既然是诗,那么:诗的对象是微型诗的对象,诗的要素就是微型诗的要素,诗的特征就是微型诗的特征,诗的功能就是微型诗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在“有限”的三行内,拓展出“无限”的空间;在三行的“限制”中,让精神“自由”地飞翔,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微型诗作。

“三行诗”,“十句话”,竟然罗罗嗦嗦成一篇大文章,盖因三行之争烽烟时起,所以力求相对比较完善,以便微型诗友特别是初涉微型诗者理解和把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愿与诸君继续共同学习微型诗,欣赏微型诗,探讨微型诗,推动微型诗。

    2006-12-28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19
论微型诗的八大特征
寒山石


随着微型诗创作的日渐繁荣,微型诗理论建设已是迫在眉睫。自今年元月笔者“误闯”微型诗坛以来,阅读了大量的微型诗作,深为微型诗这一有着“惜墨如金的精炼诗句、独辟蹊径的精巧构思、赏心悦目的精美意境、领异标新的精妙智慧、浑若天成的精湛技巧”(1)的诗体所震撼,遂心向往之,阅读微型诗,习练微型诗,赏析微型诗,探索微型诗。通过几个月来的思考,并吸纳论坛同人的真知灼见,笔者以为微型诗有以下八大突出特征:

一、微型诗体式的独立性

微型诗是一种独立完整的诗歌文本。
第一,从微型诗的发展看,微型诗古已有之。在我国古代,就产生过三句以内的微型诗佳作。有记载的一首最古老的诗,据称是皇帝时代歌谣的《弹歌》,就是一首微型诗,“断竹,断竹,飞土,逐肉”,全篇只有八个字,却写出了狩猎的全过程。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再如刺秦义士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两句,便成就了一个真正的诗人。这些诗篇幅虽小,但气魄宏大,千古传诵。
第二,微型诗是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诗体。“微型诗,是八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新诗中的一个新品种。它原属于小诗范畴,'五四’时代新诗初起时,人们也曾习称它为小诗。”(2)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小诗”条是这么说的:“诗歌的一种,指十分短小的抒情诗,往往多则七、八行,少则二、三行,甚至一行,采取以小见大,以一驭万的办法,表现浓缩的思想感情。'五四’前后,刘大白、刘半农、康白情、宗白华、冰心、俞平伯等不少诗人创作小诗,掀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小诗运动。泰戈尔的《飞鸟集》是小诗的典范,冰心早年的《繁星》、《春水》也是很有影响的小诗集。”洛夫更是在其《洛夫小诗选》的序言文章《小诗之辩》中直言:“我认为小诗才是第一义的诗”,“中国古典诗从诗经发展到近体诗的五七言绝律,都是小诗的规格……所以,如说中国诗的传统乃是小诗传统也未尝不可”。并将现代小诗命名为“现代绝句”。新时期以来,小诗创作日趋繁荣,产生了不少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韩瀚的《重量》、顾城的《一代人》。雁翼、孔孚等诗人都出版过小诗专集。微型诗从小诗中的脱颖而出,有利于创新新诗的体式,提升新诗的美学特质。正如微型诗的倡导者穆仁先生所说:“微型诗从小诗中分离出来,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研究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趋势,对推动新诗的创作、研究是有利的。”(3)
第三,微型诗是一种独立的诗体。微型诗是一种自由诗。以诗歌长短来划分,诗歌可以划分为剧诗、长诗、中长诗、短诗、小诗和微型诗,如同小说可以划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一样。因此,“微型诗,不是长诗的压缩,而是一种独立完整的诗歌文本,短中隐长,小里现大。就象大观园中的一个亭子,靠自己独特的结构和造型来吸引游人的眼睛,这亭子,一旦失去自身的整体感、糸统性,折解出来的一砖一瓦,就算再漂亮,再精致,也吊不起读者的美学胃口”,(4)“微型诗是相对于长诗而言的,也是诗歌家族里的成员,她和长诗平等地坐在同一条长凳上,只是个头有大小而已”(5)。“微型诗是一种独立的体式,只不过长诗的诗眼如同夜空的明月,在辽阔中闪亮;而微型诗的诗眼则是眼中的瞳仁,玲珑晶亮的闪光。”(6)微型诗是“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你赞美挺立于崖边高耸入云的青松,案头不是也摆放着绿意盎然的文竹?微型诗便是你案头的一丛文竹,一个精美的微雕”。(7)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19
二、微型诗本质的诗意性

微型诗的内容是诗。这意味着:
第一,诗的对象是微型诗的对象。“诗的对象是微型诗的对象。大到天地人文、宇宙星空,小到花鸟虫鱼、内心独白,都可以情动于衷,发而歌之。”(8)
第二,诗的要素是微型诗的要素。华心在《微型诗的体式》中提到,沙鸥先生将一首好诗概括为七个要素,即“立意深,构思巧,形象美,感情真,意境浓,语言新,手法奇。”其实一首诗具备其中二、三就是好诗了。“主要是情浓,志远,味美。”(9)“总体来说,一个是句(包括辞藻和意境)。一个是意。一个是气韵(也即旋律和节奏)。只要一方非凡卓绝,那就算得一首好的微型诗。 如果再加上了风趣幽默(与意结合成意趣)和摇曳生姿的态(和韵结合成风韵)以及暗含的社会讽喻或人生哲理那就成为一首几乎“五脏俱全”的小诗了。堪称为之“绝品”。(10)
第三,诗的特征是微型诗的特征。微型诗同样必须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和内在的音乐美等等。
第四,诗的功能是微型诗的功能。它同样应具有审美、认识、教育三大功能。
第五,微型诗是“意趣”和“理趣”的和谐与统一。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哲理蕴涵于具象及其关系之中。所表达的哲理应该具有人文深度。表现哲理的关键是自然,不说教!具体来说,就是要使目标受众在联想或想象中感觉到诗歌深含的哲理意味,同样需要通感的顺畅。可以说,哲理是发梢上的那一缕阳光。在哲理的发型里,意象往往也只是配角,意境则是发型的背景,想象力是黑夜里的明灯,通感是开关,开了明灯,在想象力的照明下感受哲理,可惜这样的诗作不多。
第六,微型诗同样应当体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微型诗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体式,除了在尺幅之间展现博大的诗意之外,对形式进行必要的探索也是十分有益的,正如对画幅进行精美的装裱,可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11)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0
三、微型诗结构的精短性

第一,关于微型诗的行数。限定微型诗的行数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区分小诗和微型诗。对小诗体式的规定,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周作人先生给小诗写个这样的定义,“现今流行的一至四行的新诗”(“现今”指第一个小诗的发展高潮,即20世纪20年代)。另据有关资料介绍,邹建军先生对新诗体式的划分比较系统,认为“四行以内的诗为微型诗,五行至十行为小诗,十一行至三十行为短诗,三十行以上为长诗”;台湾的张朗先生将小诗规定在十二行以内;诗人们还就现代小诗的规格提出各种议案:罗青主张以古典律诗行数的双倍即16行为极限;张默主张以10行为限;洛夫认为12行较妥;白灵则提出小诗规格与行数无关而与字数有关,提议以100字为字限。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文艺创作知识辞典》“小诗”条说“诗歌的一种,多则七八行,少则一二行,一般三四行。” 所以把微型诗限定为“凡是具有除题目外一至三行的形式的诗都是微型诗(题目是微型诗的组成部分,也应该是微型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严格区分小诗与微型诗,同时,郭密林认为:“古体诗的五言、七言绝句是四行,为当时最短诗体,而类似微型诗的日本俳句和地方戏剧中的三句半,又不包含一行、二行诗,故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品种,应与上述的绝句、俳句和三句半区别开来。”(12)
第二,微型诗的基本行数是两行。穆仁指出:“在微型诗的三种句式中,最基本的句式是二行式。一行、三行只是二行的加减、浓缩与延伸。” 并说:“一行式堪称微型诗的高峰。”(13)
第三,微型诗的标题是构成诗的重要内容。由于微型诗限定在三行以内,标题的恰如其分比起长诗、短诗和小诗更为重要。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如果去掉标题,就什么也不是了;孔孚的《大漠落日》:“圆/寂”去掉诗题也是不能想象的;姚益强的《贪婪》:“医生从停尸房出来/发现自己丢失了钱包”,刻画“棺材里也伸出手来”的“贪婪”,可谓出神入化,但如果去掉标题,则诗味淡然。
第四,关于行与句的关系。一行诗是一句诗,但一句诗不一定就是一行。这也是新诗体式的一个普遍特征。
第五,限制行数是否限制诗内在的本质要求。有人担心:把微型诗定为一、二、三行,是否限得太死,会成为一种新的枷锁?我以为这担心大可不必。因为长诗、短诗、小诗、微型诗只是便于研究探讨的划分,其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存在;更无写微型诗者不准写小诗、短诗以至长诗的清规戒律,尽可根据题材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潇洒发挥不必作茧自缚,哪有什么枷锁?
第六,辨证地看待微型诗的形式限制。“微型诗歌的形式是自身的一个优点同时又是一个局限所在。优点是:训练提升诗人的语言素质与对生活的整合能力,可以抒写生活中一瞬间的情节和情绪。缺点是:三行,是不是可以完成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抒写。”(14)所以,“长诗有长诗的风采,微诗有微诗的妙处,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切不可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本质。”(15)削足适履,因噎废食,是不足取的。所以《网络微型诗》在封面题到:“诗最小,心最疯狂!/ 在《微型诗》的小小舞台 /一群戴着脚镣跳舞的诗疯子在方寸天地间狂诗疯歌 /诗出人间最精美的乐章……”,形象而贴切!
第七,在限制的范围内寻求自由。要写好微型诗,难就难在它的短和小,在二三句话内,诗人想象的空间,语词组合的空间,技巧应用的空间,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写微型诗,就象戴着枷锁跳舞,负重走钢丝,要成功,务必胆大心细,技艺圆熟,必须抓住最精炼的材料,借助最精当的意象,调动最精妙的灵思,运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0
四、微型诗语言的简约性

第一,这是由微型诗的体式决定的。微型诗辞约意丰,言简意赅,是一种简约的艺术,一种用最凝练的文字构筑的最精巧的诗体。所以,甲也谈到:“微型诗受自身所限,不仅要去芜杂,更要屏弃铺陈。凝练,凝练,还是凝练。虽未必字字珠玑,但只有多一字嫌长,少一字嫌短者方为上品。”(16)
第二,“微型诗的炼意、炼句、炼字则是合三为一,同时进行。”“炼字、炼句、炼意均不可少,但首要的在炼意,炼意纯粹、才能做到小而精。”(17)。“微型诗是撒落在生活里的珍珠,需要有心人把她捡起来,擦去尘垢,串成耀眼的项链。”(18)
第三,要直奔主题。“微型诗歌没有领读者进入诗者内心世界的过程,突然而至,戛然而止的思维与表达,只能由读者去'于无声处听惊雷’了。”(19)。写微型诗往往起笔就是落笔,务必直捣黄龙,不可能象长诗那样纵横铺陈,波澜起伏。
第四,要精雕细刻。古人云:“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炼句,句中炼言,及得二耳,以气韵清高深妙者绝,以格力雅健者胜。”“写微型诗靠的是捕作,写成则需要锤炼。捕作微型诗靠灵感,锤炼微型诗靠技巧;捕作是意在笔先的灵动,锤炼是落笔之后的雕饰。捕作的是原始的,自然可能是粗糙的;而锤炼是一个淘金的过程,必须打磨掉所有的沙粒,留下金子般最纯最美的诗句。”(20)“微型诗不是诗的边角余料,而是诗中的精品。像雕刻一样,微雕难度更大。需精雕细刻。”“微型诗是矿石里的黄金或宝玉,需要发现,更需要冶炼或打磨。”(21)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0
五、微型诗内涵的丰富性

山水于领袖顾盼,情愫于方寸卓然。微型诗景不盈尺而游目无穷,必须短中隐长,小里现大。所以:
第一,要空灵,拓展无限空间。“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世界’。微型诗就是撬动思维世界的一个支点,能够为读者撬开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22)微型诗必须借助语言的魅力和意象的创造,形成内在的张力,激发人的思维,方能拓展开广阔的场景。艾青的《无题·三十八》:“写诗的人从海鸥身上找灵感/海鸥却忙于从浪花里找鱼”,诗人的精神追求与海鸥的物质欲望迥然不同,纵使今天读来,也会引发人们对精神与物质悖离的诸多感慨。
第二,要含蓄,充满内在意蕴。非演释诠释,非铺陈描述,而是妙语连珠,语近意邈,兴味无穷。如刘德鑫《井冈山》:“一根火柴/点燃/天安门的宫灯”,寥寥十几个字,却蕴涵着一部艰苦卓绝的革命史。
第三,要有神,做到一目传神。有神韵,方有诗韵。如塞风的《赠诗神》:“黄河、长江/我两行混浊的眼泪……”,诗人哭的诚然是自己的不幸,但又何尝不是无数个同命运者的不幸,又何尝不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大不幸?而这样的不幸,除了黄河、长江——我们中华民族最亲爱的两条母亲河——一般的浑浊的两行长泪,又如何才能够给以最贴切的表达?
第四,要有力,做到一字千钧。“微型诗是一粒子弹,穿梭过诗那幽深漫长的隧道。比起长诗的重型炸弹,虽然小,但却能穿透时空的厚壁。”(23)麦芒的《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1979年第10期《诗刊》),在那个刚刚走出阴影的时代,这看似平淡的一句,却以其内在的力量震人魂魄。
第五,要浓缩,务求以一驭万。微型诗诗微,但景不微,情不微,微型诗滴水藏海,粒沙见金,于方寸之间,融古通今;在尺幅之内,抒写大千,可谓微言大义,充满着激情与感染,给人以发现的喜悦和美的回味。“一沙见世界,一花窥天堂。”写微型诗,正是从一粒沙中发现一个浩瀚的世界,从一朵花中寻找一个美轮美奂的天堂。“一首好的微型诗就是一个美的取镜框。”(24) 例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只有黑夜,眼睛,光明三个意象,可谓单纯而鲜明,但就是这几个单纯而鲜明的意象却表现出“文革”一代年轻人的心灵历程,于细微中展现出无尽的博大。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1
六、微型诗焦点的明确性

微型诗精短的体式决定了它必须有十分鲜明的焦点,才能璀璨地闪光。有论者指出,微型诗,就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即一首诗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它是这首诗的核心部分。虽然笔者对这种观点并不赞同,但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微型诗焦点集中、明确的显著特征。所以,写微型诗必须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第一,抓拍亮点。“微型诗如同一个小小的取景框,诗人如同一个摄影师,需要以睿智的目光激情地抓拍,摄下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瞬间。”(25) 象冰心的[春水·三十三] :“墙角的小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就小了”,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却彰显出诗意的哲理。宗白华的《系住》:“那含羞伏案时回眸的一瞬/永远地系住了我横流四海的放心”,就是巧妙地抓住了“含羞伏案时回眸的一瞬”这个瞬间,把激荡人心的情怀写得荡气回肠。
第二,突破盲点。善于发现人们认识上的盲点,也就是未曾察觉或者不易察觉的事物,写人之所未写,道人之所未道。如孔孚的《渤海印象》:“雾散去/风划一个舢板/上边站着太阳”,就是一个奇妙的构想;再以台湾诗人亚弦的《晒书》为例:“一条美丽的银蠹鱼/从水经注里缓缓游出”,把书虫比喻为银蠹鱼,并用水经注把书本和书虫的关系连结起来,说明晒书时书虫爬出书本,变得非常形象化而生动。
第三,选准切点。一个好的切入点是决定任何作品成败的关键,对于微型诗更是如此。当然,这取决于作者自身的灵气、素养和智慧。譬如,同样是写太阳,诗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作了独特的发现:“一个硕大的蛋黄/从海的口中喷出/在浪尖上跳荡”(吴战林《观日出》);“在渭水里泳动/雄性的潮/越过新岸”(赵发魁《渭河太阳》), “雨天,/太阳在哪儿?/躲在乌云家里。”(胡鹏南《太阳》);“喝了一滴酒/醉倒在群山”(蒋人初《夕阳》);“累了/躺入海中———乘晾”(伊凡《仲夏落日》);而孔孚的《大漠落日》:“圆/寂”,则把太阳写得出神入化了。
第四,猛击一点。“写长诗如同长跑,须讲求气韵,稳健自如;写微型诗如同拳击,须拼尽气力,猛击一点”,(26)抓住最闪光的一点,尽情地泼洒智慧的亮光,以最简洁的笔法勾画出最壮阔的场景,以最精当的布局营造出最优美的意境。张天授的《小桔灯》:“九十九岁的冰心奶奶走了/她是提着那女孩做的小桔灯上路的/孩子们的心中永远亮着小桔灯的故事”,正是抓住冰心的名作《小桔灯》这个关键点着力用笔,:王尔碑的《墓碑》:“葬你/于心之一隅/我就是你的墓碑了”,也是抓住“墓碑”这个形象,以奇巧的构思取得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2
七、微型诗表现的奇异性

第一,瞬时。“可以说,微型诗是撕破长空的一道闪电,是裂石惊天、瞬间炸响的一声霹雳。微型诗正是一种瞬间的艺术,是瞬间迸发的最灿烂的火花,是瞬间展现的最卓越的才华。” (27)写微型诗靠的是顿悟,是灵感,是秀韵天成,而不是“挤牙膏”。
第二,新奇。“任何一首诗都要有它'耳目一新’的功能,微型诗也不例外。新颖是微型诗的最基本特征。”(28) 如郭沫若的《白云》:“白云呀!你是不是解渴的凌冰/我怎得把你吞下喉去/解解我火一样的焦心?”就是将“白云” 新颖地喻作 “解渴的凌冰”;冯异的《饥饿》:“八亿人民,十年中/只吃了/八个样板戏”,简洁明快,推陈出新,写出了十年浩劫时期的文化专制和民众的精神饥渴。
第三,灵巧。奇思妙想,轻盈灵活,以独具慧眼的笔法使人为之耳目一新。如黄士如的《狼和小羊》:“狼搂着小羊说/别怕 就吻一次”。可谓惊心动魄事,惺惺温柔语,虚伪残暴,对比强烈,令人一见难忘。
第四,美妙。意境优美,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陶冶和享受。刘半农的《母亲》“黄昏时孩子们倦了睡着了/后院月光下,静静的水声/是母亲替他们在洗衣裳”,用月光如瀑、水声静静的意境,烘托出母亲的辛劳;臧克家的《会合》:“晚潮从海上来了/明月从天上来了/人从红楼上来了”,晚潮、大海、明月、长空、身影、红楼,好一副色彩绚烂的意境;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夕阳回去/双翅一翻,把夕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鸟儿驮着夕阳”“双翅一翻”、“芦苇妆成红颜了”,是一首优美的微型诗。
第五,自然。“诗意不是形容出来的,它是由诗歌语言本身的张力散发出来的光芒,它来自生活,来自诗人灵动的思想和独特的发现。”(29)“微型诗是不经意间'捡’来的,而不是苦思冥想'写’出来的;或者说,是情不自禁“喷”出来的,而不是搔头弄耳“挤”出来的。”(30)所以,写微型诗,要“跟着灵感走,陪伴快乐行,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温柔,心轻体舒,就象风一样自由”。(31) 朱自清的《除夜》:“除夜的两枝摇摇的白烛光里/我眼睁睁瞅着/一九二一年轻轻地踅过去了”,余薇野的《速成》:“栽几株美人蕉就是美人了/养几盆君子兰就是君子了/读几首普希金就是普希金了”,都可谓自然明快的佳作。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2
八、微型诗主体的广泛性

表现为:
第一,作者主体的广泛性。微型诗是一种“平民诗歌”,是一种大众可以广泛参与的诗歌。因为,文字的源头来自于口语,口语最初升华出原始诗歌的胚胎,因为它便于记忆并使人产生联想,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吟唱艺术,从而诞生了诗歌。而最初的诗歌也就是一至二行,甚至就是原始人那一声嘹亮的号子。所以,你虽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你可能在不经意间,萌生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奇思妙想,说不定那就是一首微型诗。
第二,读者主体的广泛性。微诗之“微”,在于形式上的轻、薄、短、小,枕下案头,随手可翻。面对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微型诗因为短小精悍,而填补了现代人机械的空隙,成为忙碌生活的'精神桑那’;因为构思精巧,而刺激了现代人麻木的神经,成为奢华生活的'文化舞蹈’;因为充满智慧,而丰满了现代人贫血的思想,成为焦灼生活的'灵魂体操。微型诗,现代人一块香喷喷的思想蛋糕、一块风味独特的精神面包;微型诗,现代人一包甜滋滋的心理佐料、一坛韵味十足的生活米酒;微型诗,现代人一碗热乎乎的智慧面条、一顿回味无穷的文化小吃。” (32)
第三,发展主体的广泛性。“微型诗就如急行军,能在诗歌的荒原路上走的更远更快;微型诗就像短匕首,能极大限度的刺激人们对诗歌感觉的麻木,吸引更多的人来感受诗歌的美丽。”(33)我想,微型诗的路一定会愈来愈广阔,微型诗未来的创作者和阅读者也一定会越来越多。
                                                   
                                                      2005—4—23初稿
                                                      2005-5-9改定


注释:
(1)(25)(27)寒山石: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
(2)(3)(13)(17)穆仁:小论微型诗  引自穆仁编著《微型诗话》
(4)(31)赖杨刚:打蛇打七寸(微型诗创作秘笈)
(5)(18)(24)吴警兵:诗说微型诗   见《网络微型诗》(创刊号)
(6)(7)(15)(20)(22)(26)(30)寒山石:一粒沙中见世界
(8)(9)华心:微型诗的体式    见《中国微型诗》(创刊号)
(10)(33)落乔:关于微型诗的对话
(11)寒山石:形式的探索与诗意的表达
(12)郭密林:关于“网络微型诗”   见《网络微型诗》(创刊号)
(14)李行:对诗题的命名和诠释  见《网络微型诗》(创刊号)
(16)(19)甲也:微型诗贵含蓄
(21)向天啸:微型诗随感
(23)寒山石:穿透时空的一粒子弹  见《中国微型诗》(第2期)
(28)周木:周木的微型诗观  见《网络微型诗》(创刊号)
(29)吴警兵:关于“三行诗”的三句话
(32)寒山石:变革时代的精神快餐  见《中国微型诗》(第2期)
(以上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中国微型诗》和《网络微型诗》网)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3
一粒沙中见世界
——微型诗絮语
文/寒山石



1、写微型诗,用大智慧;读微型诗,看大世界。

2、长诗有长诗的风采,微诗有微诗的妙处,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切不可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本质。

3、诗越写越长,或艰涩难懂,或口水直流,已经成为读者的负担,甚至灾难。于是,精巧的微型诗便成为人们文化餐桌上一道可口的快餐。

4、微型诗是现代人一枝精神的香烟,精短而醇香,刺激而提神,清纯而意蕴悠长。

5、长诗要写好,必须游刃有余,积淀深厚;微诗要写好,必须智慧灵巧,懂得割舍。

6、有人说,微型诗是长诗的诗眼,其实是对微型诗的误解。微型诗是一种独立的体式,只不过长诗的诗眼如同夜空的明月,在辽阔中闪亮;而微型诗的诗眼则是眼中的瞳仁,玲珑晶亮的闪光。

7、写微型诗往往起笔就是落笔,务必直捣黄龙,不可能象长诗那样纵横铺陈,波澜起伏。

8、写长诗如同长跑,须讲求气韵,稳健自如;写微型诗如同拳击,须拼尽气力,猛击一点。

9、长诗如江海般浩瀚,气势雄浑;微诗如露珠般水灵,晶莹剔透。

10、长诗可以用来吟唱,微型诗却宜下酒。把酒临风,对月涵泳,则可知微型诗之浓郁醇香。

11、长诗是一座山,逶迤奔走,气象峥嵘;微型诗是一扇窗户,启开便清风宜人,景象无穷。

12、长诗是奔涌的河流,壮在波滚浪涌,峰回路转;微诗是情感的珍珠,巧在玲珑精致,光华四射。

13、微型诗看似容易,实则难工。一首精美的微型诗,当属生活积淀、人生阅历、学识底蕴和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

14、微型诗首先是诗,具备诗的一切特征。“微型”只是一件得体的外衣,一件美丽的超短裙。

15、一首凝练的微型诗,无疑可以一当十,于精短的诗行中蕴涵着博大的内容。

16、微型诗当如一眼喷泉,从小小的泉眼,喷流出清冽的甘甜;或如一盏烛火,用一束闪烁的火苗,燃亮寂寞的夜色。

17、微型诗辞约意丰,言简意赅,是一种简约的艺术,一种用最凝练的文字构筑的最精巧的诗体。

18、微型诗滴水藏海,粒沙见金,于方寸之间,融古通今;在尺幅之内,抒写大千。

19、微型诗焦点明确,诗意凸现,必须抓住智慧的阳光尽情地泼洒成最靓丽的一点。

20、微型诗之“微”,不只“微”在行数(除标题外三行以内),也“微”在字数(一般在30字以内)。如果一首微型诗读来令人气喘吁吁,又与长诗何异?

21、微型诗诗微,但景不微,情不微,可谓微言大义,充满着激情与感染,给人以发现的喜悦和美的回味。

22、微型诗最忌用教条式的语言扼杀了活力四射的诗意。

23、微型诗可含蓄,让人思接万载;也可明快,显露真情直白。但含蓄不是晦涩,明快不是“口水”。

24、微型诗篇幅精短,读来尽在眼底,“一览无余”;所以须讲究钩人魂魄,“一目传神”。

25、写微型诗,必须抓住最精炼的材料,借助最精当的意象,调动最精妙的灵思,运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

26、“一沙见世界,一花窥天堂。”写微型诗,正是从一粒沙中发现一个浩瀚的世界,从一朵花中寻找一个美轮美奂的天堂。

27、写作是一种“创造”而不是“制造”。我始终以为,微型诗是不经意间“捡”来的,而不是苦思冥想“写”出来的;或者说,是情不自禁“喷”出来的,而不是搔头弄耳“挤”出来的。因为微型诗的瞬时性,决定了写微型诗靠的是顿悟,是灵感,是秀韵天成。

28、写微型诗靠的是捕作,写成则需要锤炼。捕作微型诗靠灵感,锤炼微型诗靠技巧;捕作是意在笔先的灵动,锤炼是落笔之后的雕饰。捕作的是原始的,自然可能是粗糙的;而锤炼是一个淘金的过程,必须打磨掉所有的沙粒,留下金子般最纯最美的诗句。

29、微型诗必须借助语言的魅力和意象的创造,形成内在的张力,激发人的思维,方能拓展开广阔的场景。

30、写微型诗应特别注意创造意境,没有意境则没有诗味。

微型诗如同精炼的广告文案,其魅力首先在于以崭新的形象抓住人的灵魂。

31、微型诗须小中见大,短中见长,蕴含五彩缤纷的世间万象,方能如璀璨的星星咉衬出夜空的深邃博大。

32、微型诗因其精短,故须诗无闲句,句无闲词,力求“字字千金”;同时必须诗意鲜明,迥劲有力,务求“字字千钧”。所以写微型诗,当炼字、炼句、炼意三者并重。

33、微型诗是一种闪电的艺术,其意有二:来似一道闪电,撕破天宇,灵光突现,此其一;读也如一道闪电,使人为之一振,拍案叫绝,此其二。

34、一首微型诗便是一张精美的照片。所以一个好的微型诗人,一定有摄影师一样选景、调焦和抓拍的纯熟技巧。

35、哲理是微型诗的精髓。好的微型诗一定充满着对自然、现实和人生的体验、领悟、思索和评价。

36、写微型诗当浸透智慧和灵气,若是耍小聪明,充其量只是用雕虫小技制作的小把戏。

37、微型诗是一片叶子,蕴育着大千世界绿意盎然的生机;微型诗是一束光芒,在茫茫天宇闪烁出辽阔无垠的透亮。

38、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世界”。微型诗就是撬动思维世界的一个支点,能够为读者撬开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5
微型组诗的魅力
文/寒山石

一、关于组诗和微型组诗

1、组诗古已有之。《吕氏春秋"古乐篇》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看来我国在很早就产生了组诗。“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其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首创了我国五言古诗抒情组诗的体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及至唐代,不少诗人都有专题组诗,如杜甫的组诗“三吏”、“三别”等。现当代组诗已是司空见惯,比如著名诗人杨炼《诺日朗》、《半坡》、《敦煌》、《西藏》等大型组诗,女诗人唐亚平的《黑色沙漠》组诗11首(包括《黑夜》(序诗)、《黑色眼泪》、《黑色乌龟》、《黑色霜雪》、《黑色子夜》、《黑色睡裙》、《黑色洞穴》、《黑色金子》、《黑色犹豫》、《黑色沼泽》、《黑夜》(跋诗))等,都是当代比较出色的组诗,很有影响。

2、微型组诗的提出。微型组诗的创作和提法也不是当下的独创。诗人黄士如1995年出版的《呆鸟集》中,就创造了集合多首微型诗从不同侧面表现同一主题或题材,堪称之为“微型组诗”的微型诗新体的表现形式;微型诗的老前辈穆仁先生1996年就在《黄士如的微型组诗》一文中,就对微型组诗的特点进行了探讨;重庆老诗人朱兆瑞1997年也发表了《微型组诗浅议》的短文。但总体来看,近年来对微型组诗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关注,并进行深入探索。

3、微型组诗的内涵。从字面上看,微型组诗就是一组微型诗,是若干首具有内在联系的微型诗的“集合体”。朱兆瑞在《微型组诗浅议》中写到:“组诗是一组在同一主题下,内容关联但又能独立成篇,并且风格和形式统一的诗歌。”之所以编为一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所写的各首微型诗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4、微型组诗的生成。从思维特征上来看,组诗(当然包括微型组诗)通常是这样开始的,就是当我们已经写完了某首诗后,仍觉得意犹未尽,关于那个同样的主题我们还有话要说,否则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就是说,我们最初所写的第一首微型诗起到了一个牵引作用、一个催生作用、一个引爆作用,它调动起了我们关于某个领域的写作激情,激发了我们的发散思维,从而使我们长期以来淤积于思想深处、情感深处的诗情找到了一个激情宣泄的出口,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形成了一首首微型诗作,组成了一个微型诗“集团军”。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6
二、关于微型组诗的主要特征

1、在组合上,体现了单一性与复合型的统一。微型组诗在形式上是一个整体,分解开缺可单独成篇。对于微型组诗而言,其中每一首微型诗都是一颗熠熠闪光的星座,而一组微型诗便是一片璀璨夺目的星河;每一首微型诗都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一组微型诗便是一园芳香四溢的花丛。正如穆仁先生所说:“在外形结构上,它的诗题实际上应看作是一个组诗的标题,其中每一行诗实际上是一首相对独立的微型诗”,“群体辉耀,可减少单首微型诗的单薄零碎之感;相对独立,不致受总体构思的局限,更能尽兴发挥。打个比喻好的微型组诗恰如一条横亘天际的银河,众星组成熠熠闪亮、引人注目的立体光带,其中每颗星又不丧失其独特的光芒;可分可合,合则蔚为壮观,分则各显异彩。”如拙作:

《思乡组章》(8首)

《1、乡情》:密封心口 酿一坛十八年的女儿红/只要浅饮一小杯/便醉倒在回乡的羊肠小路
《2、游子》:从家园淌出来的一条河 曲曲弯弯/我游了四十个春秋一万四千六百个日夜/还游不出小时候一掬山泉的纯净清冽
《3、回乡》:被钢筋水泥凝固的思想/一触及父老乡亲慈祥的目光/就融化成满山遍野的油菜花香
《4、口味》:一根红薯餄饹咋就这么长/走出了数百里/那绿油油的叶蔓总是绿满心房
《5、月光》:我的凝视抓住柔丝般的月光攀缘而上/让皎洁的月亮把游子绵绵的情愫/折射进故园的小窗
《6、梦》:梦枕着门前的槐花香酣睡他乡/思乡的幼芽 一夜间/长成老家的屋梁
《7、雨》:微风衔来细雨 带着故土的清爽/轻轻地淋在我干裂的心上/我的心储满了一缸浓浓的酒香
《8、电话》:一根长长的筝线拉得紧紧——/母亲用香喷喷的唠叨/喂养着儿子放飞的心
(发表于《中国微型诗》2006年第1期,总第5期)

《美华文学》论坛的文刀先生点评这组微型诗:“《乡情》,十八年的女儿红,回乡的羊肠小路。动人,绵长;《游子》,淌出一条河,游不出一掬山泉。纯情,长牵;《回乡》,凝固的思想,融成油菜花香。幸福,团圆;《口味》,红薯饴烙,绿满心房。深刻,难忘;《月光》,月光攀缘而上,游子情愫绵延。古典,现代;《梦》,酣睡他乡,梦着老家屋梁。牵挂,情深;《雨》,淋在心上,储满酒香。滋润,醇香;《电话》,筝线、拉紧、放飞的心。遥远,相连。”可见,每一首都是诗意相对完整的独立的“乡情诗”,是一个思乡的“乐符”,而组合在一起,则演绎出了一支充满深情的“思乡曲”。

2、在逻辑上,体现了独立性与关联性的统一。在内在结构上,微型组诗“总题是对某一时空上有所联系的系列题材(人体、行业、地区……)的提示,各行分题的微型诗则是引起作者感兴的焦点的充分展开”(穆仁)。这就是说:微型组诗是以若干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单元建立起来的“多重体”,每一首微型诗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但相互之间却是有机统一的,在思想内涵上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般存在着并列或递进关系。组诗的魅力,正在于这种有机整合的能力。如拙作:

《城市病象》(17首)

《1、脚手架》:民工用骨骼/搭起城市的/发射塔
《2、办公楼》: 把权力的钢筋、水泥和砖块/用大众的血和汗/高高地凝固
《3、红灯》:车轮下冤死的魂灵/怒睁着的/血腥的眼睛
《4、立交桥》:道路被拥挤的人流/拉成了绷紧的/弓
《5、发廊》:阳痿的城市/寄生着一群/发情的动物
《6、电杆》: 城市的树木/长不出枝芽
《7、断电》:城市的眼皮/一眨
《8、宠物》:人情淡漠了/人畜情/就很浓
《9、废气》: 汽车一打喷嚏/整座城市都/感冒
《10、单元楼》:现代人的笼子/活人的灵柩
《11、广告牌》:淑女和荡妇/都站在街旁/公然叫春
《12、防盗门》: 心锁
《13、公园》: 微缩的景观/给疲惫的心/建一处人工港湾
《14、广场》:巴掌大的地方/民工说 是他家/煮满水饺的一口锅
《15、上班》:乡里人赶集
《16、乞丐》: 爱心在真伪难辩的/一瞬间/麻木
《17、风筝》:天空飞满人造的假鸟/听不到大自然一声/婉转的鸣叫
(其中1-7发表于《平民》诗刊2005年第1期)

这组微型诗以《城市病象》为题,旨在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病”,比如难以逾越的城乡差距、钢筋水泥的生态环境、人际隔阂的情感淡漠、屡禁不止的色情交易、司空见惯的交通事故等等,以引起人们的忧思和关注。可以说,诗题“城市病象”是一个总的提示,而17首微型诗正是以这个总题为基点的发散,他们既是并列的,每一首都是独立完整的;但同时又是内在相关的,正是这一个个“点”的汇集,便构成了现代都市的另一个“面”。
又如拙作:

《儿子的乐趣》(5首):

《1、放风筝》:迎风一扬/系在童心的梦想/便展翅飞翔
《2、游戏》:把战争/玩于股掌之间/任硝烟弥漫
《3、枪》:在童年的地平线上/用正义的枪膛/射出红红火火的太阳
《4、足球》:只一脚/便踢出一个/旋转的世界
《5、看电视》:一条鱼/潜入/五彩缤纷的海底
(发表于美国《新大陆》诗刊2005年10月,总第90期)

总题《儿子的乐趣》意在表达犬子的快乐,5首微型诗则是从儿子放风筝的欢畅、玩游戏的喧嚣、打玩具枪的神态、踢足球的痛快、看电视的入迷等方面,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出孩童世界的活泼多彩。可见,这种具有内在关联的微型组诗组,既具有微型诗精巧、精美、精辟的特点,又较单首的微型诗显得更加丰满充盈,更加诗趣盎然,更加引人入胜,更加有利于诗人全方位地表现事物、畅快淋漓地抒写诗情,又能够使读者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精神享受,从而以微型组诗的形式弥补了单一微型诗创作在句式、容量等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为表现重大、丰富的题材提供了可能,或许,这才是微型组诗的最大价值之所在。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6
当然,也有不少诗人把自己写的一些诗,冠以一个总的题目如《随感录》、《微型诗**首》等而编组,虽然每一首诗也是独立的、完整的,但总体联系性相对较弱,是不能算作微型组诗的。如下面三组拙作:

微型诗5首

《闪电》:一道犀利的弧光/划破漆黑的坚硬 打开/通向天堂的门
《贝壳》:海的女儿/ 凝固的泪珠
《思念》:倾尽心血 浇灌/直到碎裂的石头/绽放成绚烂的花瓣
《鸟》:天空博大的胸腔中/跳动的心脏/日
《飞翔》:云朵是飘逸的翅膀/霞光是灿烂的思想/我
(发表于台湾《葡萄园》诗刊168期)

情系自然(6首)

《松》:大地擎起紧攥的拳头/潇洒挥舞墨绿的笔锋/磅礴写意于万里长空
《露珠》:暗夜隔断了缕缕温暖/小草的脸上/挂满对阳光的思念
《冰点》:把情思 凝结地晶莹剔透/挂在心的枝头/闪烁一个纯洁的梦
《闪电》:一刀狂砍/天河绝堤
《萤火虫》:举一盏小小的红灯笼/寻找光明
《帆》:一把刀/劈出——/远航的路
(发表于澳大利亚《澳洲彩虹鹦》2005年第3期)

草木散章(6首)

《森林》:大地伸出的绿色手臂/密密地护着自己的肤肌
《石榴》:被火红的渊博/挤裂了脑壳
《竹笋》:用瘦骨嶙峋的躯干/削尖脑袋使劲往上窜
《毛毛草》:总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游离不定的风
《根》:深深地扎下去/是为了高高地挺起来
《落叶》:叶子落下树梢/希望长上枝头
(发表于美国《新大陆》第91期)

上面三组微型诗,第一组《微型诗五首》很明显,它仅仅只是表明这5首微型诗是同一诗体(即微型诗体);第二组《情系自然》和第三组《草木散章》从表面上看似微型组诗,但每一首微型诗之间的关联性较差,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它和《随感录》、《杂思集》之类并无多大区别,因而也不能视为纯粹意义上的微型组诗。这一点,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6
3、在意象上,体现了单纯性与丰富性的统一。每一首微型诗都展示着它贴切的意象,而一组微型诗则展示出丰富多样、五彩缤纷的“意象群”。如果说,一首微型诗闪亮着一点光,那么微型组诗就放射出七彩霞光。微型组诗正是以多姿多彩的形式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陶醉其中。如拙诗:

《怀念父亲》(3首)

《1、父亲的手》:父亲伸出一只长满老茧的手/想把我的儿时抚摸/却颤颤地放回另一只手上 轻摩
《2、月亮》:父亲在天国打亮的手电筒/让儿子在夜间安全地行走
《3、北斗星》:父亲的拐杖/时刻敲打儿子:/“认准方向!”
(发表于福建《闽北日报》2005年6月3日)

又如拙作《致孩子(3首)》:

《1》:蝴蝶是花丛中飞翔的花/小鸟是枝头上飞翔的花/你是我心树上飞翔的花
《2》:叶子是树木翠绿的翅膀/云朵是天空飘逸的翅膀/你是我眼中追寻的翅膀
《3》:风是雨飘洒飞扬的纤绳/帆是船踏波击浪的纤绳/你是我肩膀上一生的纤绳

《怀念父亲》以手、月亮、手电筒、北斗星、拐杖等为意象,展示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致孩子》更是用蝴蝶、花丛、小鸟、枝头、心树,叶子、树木、翅膀、云朵、眼睛,风、雨、纤绳、帆、波浪、肩膀等意象,展示出对孩子的关爱与期望。应该说,仅仅从一首微型诗来看,意象相对较少,诗的容量也相对较小,拓展的空间也不够宽广。但是微型组诗则以其整体优势,以比较密集的“意象群”产生了单首微型诗不可比拟的效果。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7
三、关于“微型散文诗组”的提出

当然,不仅仅微型组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探索,“微型散文诗组”(权且这么命名吧),即若干首有着内在关联的微型散文诗的组合,也已经成为微型诗人们的一种自觉实践。所以微型组诗的上述特征,也是适合“微型散文诗组”的。如拙作:

血染的碎片(微型散文诗一组)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1、总有一些人不如石头

连卢沟桥的石狮,也愤怒地仰天长吼,不愿忍受日寇铁蹄的肆意凌辱。
一块冰冷的石头,昂着不屈的头颅,挺起坚不可摧的傲骨;
但总有一些人,却甘愿做懦弱的亡国奴!

2、危难

和平的鸽子,被十三亿华夏儿女的二十六亿双手,虔诚地放飞。
却在湛蓝的太平洋上空,被日本军国主义者邪恶的枪口,连连
射……………………………………………击!!!

3、有感于日本篡改教科书

墨写的谎言,当然根本不可能掩盖住血迹斑斑的历史。
但却扭曲着一个民族,关于一段罪恶的记忆;
同时,也给未来,播种下了一颗扭曲的弹粒。

4、有感于南京大屠杀

三十万同胞的血, 嘀嘀殷红。
三十万同胞的尸骨,难道铸造不出霞光逼射的刀锋?!
为什么,为什么还有跪着的魂灵?!

5、背叛

有一些人不知道“九"一八”,不知道这是民族肌体的“一道疤”。
还把这一天作为庆典的黄道吉日,说是“就要发”;
这些人若是在六十年前,一定叫“就要爬”!

6、伪军

长江、黄河的乳汁,喂养的一群走狗。
认贼作父,把同胞骨肉残忍地杀戮。
所以请记住,龙的子孙也有跳蚤。

7、武士道精神

儿子问我:“小日本打败了,为什么剖腹自杀?”
我说:“所以这个民族,很快走向了强大。”

8、悲哀

听说,在一些景点,有人穿着日寇的军装,腰挎日本的军刀,得意洋洋,留影。
悲哀!!!
这些忘记国恨的人,看看,你手上是否沾上了强盗的血腥?!

9、恨是不能忘记的

有一条潜伏在水中的毒蛇,不时地透出头颅喷出蛇毒;
想吞噬一口这个渴望和平的、善良纯朴的民族。
人们啊,一定要警惕,切莫把“农夫和蛇”的故事忘记!

10、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只要全中国人都这样豪气万丈众志成城,就能真正形成一股——
振我中华扬我国威的龙卷风!
  (发表于《衡阳日报》2005年8月20日、《闽北日报》2005年8月28日,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网络散文诗精选》)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7
四、关于微型组诗创作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作微型组诗(微型散文诗组),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首先确定组诗的内在意义。要看你确定的统摄整个组诗的总题是否有较大的包容量,是否能够多侧面地表达你的思想,是否能构建起一个充满诗情的“小世界”。

2、必须完全沉浸在你的思想中。你不必拘泥于形式的限制,不要担心“新生儿”的稚嫩,最好能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来,任诗情纵横洋溢的飞扬,然后再精雕细琢。

3、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对于你所表达的对象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进行分解,挖掘出所有的闪光点或者能够激发你诗情的各个侧面。

4、必须把处理好单一与整体的关系。要尽可能写好每一首微型诗,并注意把每一首诗都十分和谐地内在地联结起来。因为一首失败的或者与毫不相关的微型诗,很可能影响到微型组诗的整体效果。

5、必须明确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不要过分追求每一组诗的数量,要“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不要“挤牙膏”。

创作微型组诗,就是去建设一个小小的、但却魅力无穷的世界。当然,文无定法。微型组诗的创作,其实并无规律可言。但愿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能展现出微型诗人们创造的才华!

2006年3月1—2日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28
寒山石《微型散文诗:百字内的散文诗

一、微型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1、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说,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新文体”。散文诗是美丽的“混血儿”,有着诗与散文两种不同的血缘关系,但不能因此说“散文诗是散文化的诗”,也不能说“散文诗是诗意化的散文”,它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散文诗就是散文诗,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如黄色是一种颜色,蓝色是另一种颜色,将黄色与蓝色混合而成的绿色,难道不是一种独立的颜色吗?
2、微型散文诗正是从散文诗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文体。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越来越细,使散文诗也赢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如同诗歌可以分为长诗、短诗、小诗和微型诗一样,散文诗也有长、中、短、微之分。这样的划分体现了文体发展的细致化,也体现了作家追求的精致化,同时也体现了大众阅读的精短化。
二、微型散文诗是百字内的散文诗
1、对散文诗的篇幅划分。刘谷诚在《散文诗的美学特征》一文中谈到:“一般认为,散文诗的篇幅在100字至600字之间比较适宜,创作的空间比较大。这也是许多诗人、文艺理论家的共识。” “当然,字数在六百字左右的散文诗佳作,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超过了这个幅度,便可称作中篇散文诗和长篇散文诗了。”但这里的缺陷,恰恰是忽视了百字内微型散文诗的研究。所以,按照篇幅的长短,对散文诗做出这样的区分或许不仅是必要的,也应该是十分有益的。这就是:100字以内的散文诗为微型散文诗,100-600字为短篇微型诗,600-1000字为中篇微型诗,1000字以上为长篇微型诗。
2、微型散文诗字数限定在100字内,已经成为相当一批微型诗实践者的共识。应该说,微型散文诗概念的提出,是微型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微型散文诗和微型诗的发展直接相关,所以穆仁先生在《我看微型散文诗》一文中说:“微型诗体现着对诗体短小的极至追求,因此微型散文诗也以力求短小为宜,我主张每首微型散文诗最好在100字以内”,并强调“微型散文诗以百字为上限”,这一点,也得到了微型诗界的普遍认同。可以说,微型散文诗是快节奏时代的快餐文化,是微型文学大潮的一支小溪,也是备受大众传媒特别是报刊杂志青睐的一种文体,和百字杂文、百字小说、百字小说、百字童话、百字故事、百字言论等等“百字文”一样广泛流行,备受广大读者喜爱。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微型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微型散文诗。也就是说,微型诗、微型散文诗,都是微型文学这个千姿百态的“小人国”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如果要给微型散文诗下一个定义,那就是:诗的灵魂+散文的外衣+精悍的骨架(100字内的篇幅)=微型散文诗。
3、微型散文诗字数限定在100字内,这是微型散文诗在形式上区别于散文诗的唯一特征。穆仁先生认为:“微型诗以三行为限,微型散文诗亦应限于三行(或三个自然段),这是微型散文诗与别的散文诗区别开来的特点之一。” 对此,笔者以为是不妥的。诗歌是以“行”论长短的,而散文诗是以散文为外在形式的,是以“篇幅”而不是以“段”或者“行”论长短的。所以,无论一篇散文诗有多少段、多少行,只要其字数在100字内,就是微型散文诗。譬如当代著名散文诗、散文作家耿林莽的《枫》:“山崖绝壁上,一株枫树垂悬。/月光照亮了古铜色的枝柯。/一千片叶子在舞蹈,狂欢。/风的手旋转。”还有《神马》:“一匹匹马纵蹄飞奔,奔向/西下的夕阳。/落日的金光,腾起流苏,那是抖动着的蓬散的长鬓,呼啸于风中。/一瞬的辉煌。/失却了蹄声的大地,黯然失色了。/一只老鼠窜出洞来,填补了空白。”《枫》只有44个字,《神马》只有84字,均不是三行或三段,我们能说它不是微型诗吗?
4、当然,百字是概数不是定数,101个字就不是微型散文诗吗?所以,对散文诗篇幅的划分更多的是基于研究的需要,基于对不同篇幅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规律探讨的需要,而不是僵化的教条和写作的羁绊。同时,值得强调的是:字数并不是评判文章优劣的最终标准。不是说写的越短就越好。唯有在百字内这有限的空间里写出精美的篇章,才是一篇难能可贵的微型散文诗。

三、微型散文诗是“微型、散文、诗”三者的有机统一



1、微型散文诗的本质是诗。虽然它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可是既然是“诗”,就必须具备诗的素质,有诗的语言、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意象,有诗的凝炼、跳跃等等。但微型散文诗与微型诗有很大的不同。它篇幅精微小巧、意蕴精深凝练、意象突出鲜明、思绪博大空灵、哲思丰沛充盈;它比微型诗场景更宏阔、铺排更自由、畅想更活泼、意象更丰富、情感更浓烈。
2、微型散文诗的形式是散文。它的形式近似散文,句式自由,可不受严谨的约束。但它可以写得比散文更紧凑、更凝练,可以摒去散文中通常的那些铺叙和背景交待,留下语言上的跳跃和思维上的空白,因而比散文篇幅更精短、思想更精辟、诗意更精致、语言更精美、意境更精深。当然,这里的微型散文诗中“散文”的概念并不是所谓“抒情散文”,这种认识是狭隘的,会萎缩微型散文诗的自由表达空间。包忠文先生在《散文诗家作品选评》的“序言”中便这么说:“从古今散文诗创作的事实看,散文诗中的‘散文’,并非专指我们通常所讲的抒情、描写性的散文,而是文学艺术除诗歌外的所有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小说、剧本、杂文、寓言、传说、神话等,亦即广义的文吧!不仅如此,从散文诗的艺术构思角度着眼,它还应当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因此,散文诗应是诗和文(即各种文艺文体)的整合,辩证综合。它可以以文入诗,亦可以诗入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文,是诗与文交叉、渗透中产生的一种独立的自由的新文体,是一种艺术的新的‘格式塔质’。”
3、微型散文诗的体式是丰富多样的。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这就是说,散文诗(包括微型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所以,微型散文诗的体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包括抒情体、畅想体、写景体、叙事体、哲理体、杂文体、寓言体、格律体等等。但无论那种体式,微型散文诗都应该洋溢着个性化的情感,体现出诗人个体独特的、深刻的人生体验。
《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称:“散文诗为更自由地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波动不居的情绪提供了一种手段……自由诗是对格律诗的解放,散文诗是对自由诗的解放……当然,我们不能说诗的未来就是散文诗,但散文诗确实预示着诗的未来。”这说明散文诗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微型散文诗也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但客观地讲,在日渐世俗化的滚滚红尘中,纯文学包括散文诗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何况,微型散文诗还只是一朵十分娇嫩的幼苗,需要悉心呵护才可能绽放出灿烂夺目的花朵。

                                     2006-4-13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30

微型诗自身的局限性: 有所能、有所不能


文/陕西 寒山石

尽管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微型诗体,“形体上最小巧,内容上最浓缩,表现上最精致,题材上最广阔,读者面最广泛【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毫无疑问,任何一种诗体都有其无法回避的先天不足。微型诗以其精致、精妙、精巧、精炼等优势而“有所能”,但同样也“有所不能”。对这一点,热衷于微型诗的朋友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同每个人必须对自身的缺陷有清醒的认识一样。从创作实践看,微型诗的不足突出表现为“三单”:

第一,“身体”相对“单薄”。我们讲微型诗“型微诗不微”,是从微型诗的内涵上、从它有限的诗行中所蕴藏的无限空间上来讲的。但是,从表现对象上来看,微型诗难以表现波澜壮阔的题材;从情感宣泄上来看,也不足以抒发诗人喷薄而出的激情。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有人总是以唐诗绝句为例来佐证微型诗内涵的无限性,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就是: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古今变化,已经使得现代新诗很难在两三行之内达到和古代绝句同样的容量。

第二,“表达”相对“单纯”。微型诗限定在短短三行以内,在这三行以内和寥寥数字间,缺乏传统的“起承转合”,缺乏比较充分的铺垫,根本不可能做到洋洋洒洒,波澜起伏。长诗的渲染力、震撼力是微型诗难以比拟的。特别是作为叙事诗的优势,是微型诗望尘莫及的。

第三,“节奏”相对“单一”。韵律、节奏是诗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从实践看,虽然少数微型诗能够具备这一要素,但总体上讲,微型诗要表现出韵律美和节奏感是比较困难的。也正是因为缺乏韵律美和节奏感,才直接影响了微型诗的传播。

但是,由于对以上缺陷认识的不足,导致目前一些微型诗作者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狭隘意识,流派观念。因为自身钟情于微型诗,在微型诗创作中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甚至以推进微型诗、弘扬微型诗为己任。这种难以割舍、也无法割舍的“微型诗情结”,使得一些微型诗人患上了“微型诗偏执症”,极端推崇微型诗、过分美化微型诗,甚至有人认为“微型诗和小诗才是现代新诗的发展方向”,而排斥长诗,一味指责长诗的缺陷。须知,微型诗、小诗、短诗和长诗的并行不悖、共生共荣,如同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一样,既有绿草如茵,也有大树参天,方生机勃勃。因为自己热爱微型诗,就贬低长诗,实在是一种愚不可及的保守观念。

二是刻意求大,不堪重负。不错,微诗不微。微型诗是在有限的形式中,表现出无限的空间,以一当十,言少意丰。所以重庆微型诗人蒋人初先生曾概括微型诗的内涵为“微中见真、微中见深、微中见大、微中见新”,是很有道理的。但必须明白,微型诗创作固然要微中见大,但决不能刻意求大。就像我们不能奢望让一个小孩子来扛起几百斤重的麻袋一样,也不能苛求微型诗这个“矮子”负重。微型诗必须做到妙趣天成,出人意料而又自然亲切,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削足适履,作茧自缚。微型诗三行以内的限定,决定了微型诗创作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带着脚镣跳舞”,是“针尖上的舞蹈”。这种限定是必要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果没有限定,就难以确立这种诗体。应该说,这种限定是诗体的创新。如同古代诗词同样有严格的平仄要求、字数限制等等一样。但诗体形式的限定,绝对不应成为对诗人创作的限制。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诗人为了三行而三行,明明可以分成四行、五行、六行,却硬是要拼凑成三行。这是完全没有任何必要的,也是与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自由品性格格不入的。

所以,希望我们能够以一种客观的、科学的、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微型诗。惟有知其“所能”和“不能”,扬其长而避其短,才会推进微型诗的繁荣。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31
走出微型诗创作的八个误区
文/寒山石

一是要走出“唯技巧论”的误区。一首成功的微型诗一定是独特之作,总是以新颖的视角、新奇的表达和新鲜的内容,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如果失去了新、奇、巧,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是,新奇不是玩小聪明,不是一味地玩技巧。我们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是构成诗歌艺术性的内在因素,必须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过程。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诗歌创作技巧的重要标志。微型诗创作固然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但决定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是作者的基本功。这种基本功就是作者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以及用诗歌文本反映事物的本领和能力。同时,决定诗歌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遗憾的是,一些作者忽视了自身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对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深刻挖掘,而把微型诗仅仅作为一种技巧性的文本,把微型诗当成了一种“文字游戏”,陷入了玩技巧的误区。这也是时下微型诗难以被相当一部分读者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要走出“风花雪月”的误区。微型诗是什么?它是现实的触动,是生活的折射,是诗人思想的天空中瞬息即逝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夺目。固然,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会给我们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但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创作源泉。但是,当下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微型诗创作更多的陷入了对风花雪月的吟唱而脱离了现实,缺乏反映现实、直面现实的力作。所以,我们看到的多是无关痛痒但却沾沾自喜的孤芳自赏,而很少看到诗人的责任感、道义感和人文关怀。据笔者在《网络微型诗》、《中国微型诗》这两个目前有一定影响的论坛观察,反映现实的微型诗作恐怕不足20%。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么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反映迟钝,要么是缺乏直面生活的胆识和勇气;要么就是在一种强烈的发表欲、成名欲,一种所谓“高产”观支配下“工匠式、模式化”的制造。我想后者可能更为严重。当然,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前边提到的一味地玩技巧耍小聪明密切相关。我们有理由认为,微型诗较之长诗和短诗,更能够及时地表达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表达诗人对于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感情。但愿我们的微型诗人能够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三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不错,我们对于微型诗有严格的界定,“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种界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利于促进微型诗发展的。事实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诗坛上兴起的微型诗体,这种形式为除题目外一至三行的微型诗,以其短小、精炼、富有诗意和韵味的特色,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诗人认同和参与,并掀起了一个个微型诗潮。问题在于,一些诗人在微型诗创作中一味地求形式,采取削足适履的办法,把明显不是三行的微型诗,硬性摆布为三行,显得不伦不类。诗歌创作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宜长就长,宜短就短。一切均应顺乎自然。能长成参天大树,何必硬折成短枝?原本是一颗露珠,又何必吹涨成一个大大的肥皂泡?而且,如同一个无论多么完美的人,都有缺陷一样,微型诗有它的优势,也有它与生俱来的不足,我想我们应该十分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四要走出“名词解释”的误区。所谓“解释”,一种意思是指“分析阐明”,第二种意思是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而我们相当一部分微型诗作,甚至大部分微型诗作,更多的是对于题目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直接的演绎,一种肤浅的说明,一种生硬的肢解,缺乏开放性、创新性思维,从而显得视野不开阔,内涵不丰富,思想不深邃,容量不博大。譬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死寻找光明”,如果让我们来写,题目可能就是“寻找”,而不会是“一代人”。因为我们习惯于解释题目,而不善于开拓诗的意境。如果这样,诗作内蕴的震撼力就会大打折扣。

五要走出“挤牙膏式”的误区。我始终以为,微型诗是一种灵动之作,是神来之笔,是诗神的幸运光临,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得来全不费功夫”。它的产生,十分自然,是“自来水式”的自然,不是“挤牙膏式”的“难产”。也就是说,微型诗不是苦思冥想得来的,它是瞬间迸射的美丽火花,是诗人对瞬息即逝的精妙感悟及时敏锐的捕作,浑然不见人工斧凿,曲艺工笔,如同摄影师抓拍的绝妙镜头。但是,不少微型诗人却过多地注重挖空心思,苦思冥想,这种“挤牙膏”式的创作自然遏制了诗意的创造,导致微型诗作的质量不高。所以,不要为了数量,为了发表,为了所谓的虚名而硬性拼凑,虚掷光阴,也浪费读者的时间。

六要走出“似曾相识”的误区。现在有不少的微型诗作读来似曾相识,总感觉好象在那儿读到过,相信诗友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这种感觉。这说明,一方面,微型诗创作中的雷同现象比较突出,甚至一些诗作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模仿或者变相改写痕迹;另一方面,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了“记忆”之中。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每当我们读到一首精美的微型诗,因为其短小精悍,富有冲击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所以很容易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中,沉淀在我们的思想河床上(当然,长诗中最闪光的语言,对我们最有触动的诗句也会这样沉淀下来),甚至融化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奔流在我们的血脉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变得模糊,但会在某种情景下突然冒出来,这时候,我们就有可能以为是自己的创作,这样,在读者看来,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诗意本身,甚至包括语言,都感到似曾相识。这样的诗作,不过是一种对于原有诗作的翻版而已。创作中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七要走出“孤芳自赏”的误区。严格说来,这一点不是谈微诗创作,而是谈微型诗创作的生态环境问题,谈一个微型诗人应该如何自觉接受别人的批评,如何敏锐地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良性互动的氛围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自古“文人相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总有一些人沉缅于孤芳自赏,而缺乏对别人的赏识,也缺乏认真地、宽容地对待他人批评的态度。一旦你指出他的问题,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别人的意见到底中肯与否,而是指责你算老几?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你那个臭水平还说我?特别是对于刚刚涉足论坛的新人更是不屑一顾。笔者最初进入微型诗坛就曾多次遭此“厄运”,为了避免麻烦,避免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所以回帖的基本原则是“感动就评”,凡是点评的均是对自己有触动的,是激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引起共鸣,一吐为快的。当然,这个问题也是当下文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譬如,论坛点评除了“欣赏”、“精彩”、“好”、“学习了”、“多指教”等等无关痛痒的话语,还有什么?还有多少良性互动可言?因此,笔者衷心的期望微型诗坛真正有一个宽松的批评氛围。因为,孤芳自赏是可怜的,批评失语是可怕的。唯有善意的批评,才可能有微型诗人的成长和微型诗的繁荣。

  八要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这一点也并不是谈微型诗的创作问题,而是谈对微型诗的态度问题。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创作态度决定创作方向和创作质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一种人为了谋取私利,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再一种人是为了追求真理;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只留下第三种人。这对于我们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文学创作当然也包括微型诗创作中,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种人呢?历史地、客观地看,沽名钓誉的功利性、业余爱好的兴趣性和坚贞纯洁的追求性,这三种人毫无疑问都是存在的。而且,微型诗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事物,也就给极少数人的谋取虚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使得他们动辄以“领袖”自居,这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而对于“满足兴趣”者,应当以宽容的态度来予以理解。有兴趣即为之,失去了兴趣便可走之;来是一种推动,走也不是什么损失(笔者就是一个兴趣者,一个时期以来对于微型诗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也许这会成为自己长期的爱好,也许会在某一天退出)。当然,唯有以纯洁之心坚韧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中间力量。微型诗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批中坚。但愿微型诗坛能够少一点功利,多一份纯净;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沉稳。也但愿“兴趣者”能够发展为“追求者”,毕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体味到微型诗创作的快乐,并以快乐的心境去追求,才可能成为“微诗之大家”。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33

名利清风过耳 文章地久天长

——“网络微型诗”发展之我见

寒山石


当代网络诗歌的蓬勃发展,令人瞩目。微型诗作为网络诗歌的轻骑兵,以其短小精致、灵动奇妙而拥有一席之地,实乃微型诗之大幸,亦为时代发展之所需、诗体创新之必然、诗人智慧之结晶。笔者一向认为:“网络,乃大众狂欢的文化舞池”,所以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充斥网络诗坛,当然也包括微型诗坛。面对当代网络诗歌泥沙俱下之现状,《网络微型诗》论坛何以健康发展?笔者以为当树立“四观”:
   1、主体自由观。诗歌创作是个体心灵的自由抒写,是没有任何外在约束的能动释放。不要设想用过多的禁令、条规、制度等等禁锢了诗人的激情。遗憾的是,这是当下不少论坛的弊病。大家来到论坛,是为了寻找快乐、播种快乐、收获快乐,而不是为了来戴“紧箍咒”,更不是为了自讨苦吃。或许,宽松、宽容的论坛气氛更有利于微型诗的发展。应该明确,没有人把微型诗当饭吃,微型诗也根本不能当饭吃。微型诗是一种精神营养。对于我们,可能是一个阶段,也可能心系终生。更何况,相当一批人,只是微型诗坛的匆匆过客。微型诗,可能只是大多数同仁生命中的一颗流星。但若是真的留下了一道璀璨的弧线,也就足够了。所以,诗人来到论坛,是一种缘分;我相信离开论坛,大家也会珍惜这弥足珍贵的缘分。所以,不要企图把微型诗坛当作“囚牢”。这里,应该是一片任诗人自由、自在飞翔的天空。心情舒畅,享受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2、良性互动观。无疑,网络需要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帖、评帖是一种交流、一种学习,是在智慧的火花激荡中,提高论坛所有诗人的整体素质。这里,不需要孤芳自赏,需要的是谦谦君子;也不需要居高临下,需要的是平等平和;更不需要漫骂指责,需要的是真知灼见;尤其不需要的是任何以老大自居的山头主义,需要的是以推进微型诗为己任的思想交锋。为此,希望大家一是要有学习意识。不要总是以为自己了不起。学习和借鉴,永远是一个诗人最可贵的品质。二要有欣赏意识。若是能够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的诗作,微型诗坛有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三要有接纳意识。坦诚地对待批评,接受批评。一个不能容纳不同观点特别是批评意见的诗人,一定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平庸之辈。四要有精品意识。微型诗乃灵动之作,要“随心而写,精心来改”,多出精品。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作品是诗人的品牌,是诗人的广告。唯有用作品说话,才有说服力。
   3、平稳推进观。不要把微型诗说的神乎其神。应当明确,微型诗只是诗歌百花园中小小的一朵。和任何一种诗体一样,它有所能,也有所不能;它有自身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先天不足。所以,第一,不要期望让所有的诗人和读者接受它。事实上,这也根本不可能。第二,不要削足适履地运用它。一首诗,该写几行,就是几行。适合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为什么非得三行以内呢?第三,不要企图制造什么轰动效应。要力戒浮躁、浮漂,静下心来,耐得寂寞,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踏踏实实地写,比什么都重要。第四,不要热衷于数量。高产不代表水平,质量高于一切。一些人以为微型诗乃雕虫小技,满足于一天数首,并不可取。
   4、淡泊功名观。时下,一些人视网络为“名利场”,一是“好当官”。以做个斑竹、版主或者编委什么的为荣,岂不知,这是根本不值一提的尿官!二是“好驻站”。到处挂个什么“驻站诗人”,其实不过一个浪得虚名的文字工匠而已。三是“好宣扬”。到处发帖,四面开花。只关心自己帖子的“点击率”、“回复率”,根本不关心、不学习别人的作品。四是“好圈子”。沉湎于团团伙伙之中,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十分严重。诗歌是属于大众的,不是私人物品;论坛是大家的,不是私家作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里不是江湖,不需要排一串梁山好汉,还是尽可能宽容、平等一些。五是“好摆功”。动辄以“论坛中间”、“骨干诗人”或者“创始人”、“发起人”自居。公道自在人心。有功劳,有成就,大家自然心知肚明。谁也不是傻瓜,何必自己站出来高呼“我是功臣”呢?何况,沧海横流,我等芸芸众生,又有几个能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该刻下的,抹不去;刻不上的,自然会被忘记。要有一种平常心。名利清风过耳,文章地久天长。不要把圣洁的诗坛,当成个人追名逐利的工具。倘若如此,既是对缪氏的亵渎,也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当然,以上所谈,并非《网络微型诗》论坛之问题,自以为也是网络文学之普遍问题。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诗友批评。
  
  2006-02-21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34
微型诗的“五味”
文/ 陕西 寒山石


诗应该有“诗味”,这是毫无疑问的。“诗味”是诗人深刻炽热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水乳交融的结晶,是诗人的向往、追求以及美学理想在诗中融汇而成的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简而言之,就是诗的味道,要兴味无穷,耐人嚼味、品味、回味。非演释诠释,非铺陈描述,而是妙语连珠,语近意邈,兴味无穷。它是千百年来众人评价诗歌优劣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微型诗创作,应做到“五味俱全”:

一、情味
诗是情感的喷发,贵在以情感人。古人云:“凡为诗文者,固以情也,非情则谜而不诗”,[1]又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3]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4]这些话都说明了“诗缘情”的道理。或者说,诗人是性情中人,有情在才能写诗,情至深处才会有好诗。
微型诗是“长期思之,偶尔得之”的灵动之作,是诗人情感一触即发时的瞬间感悟,更应是情感的释放,是激情的喷涌。微型诗是感情之波,激情之浪,能够发热、发光。但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微型诗作,成了缺乏感情浸透的“游戏之作”,诗人的精力过多的陷入了“玩技巧”、“玩新奇”、“玩意象”之中,而缺乏有血有肉的感情、灵魂和思想,诗中“无情”亦“无我”。比如笔者的《闪电》:“一刀狂砍/天河决堤”,仅仅只是对于一种自然现象的、还算巧妙的表达,而缺乏情感血液的渗透。这样的微型诗作充其量正是一种“谜而不诗”的“小聪明”,因为它完全可以改写成这样一条谜语:“一刀狂砍,天河决堤”(打一自然现象)。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这样的微型诗作没有可取之处,事实上它同样有着灵巧的表达。但是,正如诗人何其芳所说:“即使整篇找不出毛病和漏洞,如果一点也不感动人,仍然不能算作好诗。”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微型诗人过多地把精力消耗在了缺乏感情浸透的所谓“新奇”表达上,甚至搜肠刮肚、挖空心思地在炮制如何把太阳、月亮、星星、云雾、雪花、雷电、瀑布、海浪、暗礁、露珠、四季、梅花、飞鸟、游鱼等等自然现象“灵巧”地表达出来。这种“方向”其实是一种“偏向”,容易使微型诗创作走上歧路甚至陷入死胡同,成为玩弄“小聪明”的代名词。

二、意味
作为一首比较完美的、隽永有味的微型诗,一方面,在内容上,除了充满浓郁丰沛的感情外,往往也包含着诗人的理想信仰、人世经验和生活智慧,从而使诗作充满隽永的意味。如赖杨刚的《影》:“送你一根脊梁骨/要你/站直了自己——走!”这首微型诗正是对于精神上患有“软骨病”甚至“无骨病”者的鞭挞。的确,一个人若是没有做人的“骨气”,又怎能“站直了自己”!
另一方面,在表现上,诗中抽象的“意”和理性的“志”,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如只讲“意”但却无感情、无形象,则索然无味。同时,诗中抒发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如果直接述说,往往使人觉得浅露无味;而含蓄表现,则令人津津有味。所以朱光潜云:“写景宜于显,显则轮廓分明;写情宜于隐,隐则含蓄渊永。”[5] 如王豪鸣的《红豆》:“一粒结石  想你时/好痛。”这首微型诗不由使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同时这“一粒结石”,又写尽了相思之苦。
但“含蓄”之法,把握好“度”却不容易,常见的问题有三:
其一,是怕人看不懂,结果因解释而繁琐,有悖于微型诗之精炼。如赖杨刚的《面具》:“戴半分钟/心/累一辈子。”“累”首先是“身累”,但更是“心累”,所以“心”字便显得多余,删掉“心”字,则更显凝练,同时一语双关,给人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
又如徐檄文的《雪花》:“漂白天上的彤云/覆盖街衢的污浊/冷眼看,世界干净多了。”如果删改一下:“漂白彤云覆盖污浊/冷眼看/世界干净了许多”,可能也更为简练。
再如张明昭的《瀑布漈》:“昂起头,站起来/水,也能/立成一座丰碑。”其中“昂起头”不当,“站”与“立”重复,也不妨改为:“站起来就成为/一座丰碑”。
其二,是语言晦涩,影响表达。如散心的《夕阳》:“一颗硕大的红豆/坠沉梦的相思。”应该说,起句不错,但尾句“坠沉梦的相思”便不大容易理解了;何况“红豆”已有“相思”,“梦的相思”便显得多余了,不妨改成;“一颗硕大的红豆/坠/沉”,可能更精当一些。
又如赖杨刚的《冬梅》:“冰雪用纯情/把枯枝宠出了/一朵朵火焰的叹息。” “纯情”“宠出了”“叹息”?难以理解。其实去掉三个字,便诗意盎然:“冰雪用纯情/把枯枝宠出了/一朵朵火焰。”
还有巴川的《闪电》:“用一根根火鞭/狠狠地抽打着黑暗。”其中修饰语“狠狠地”便属多余。这首诗不妨改为:“用一根根火鞭/抽打——黑暗。”
其三,意象选择不当。如游云的《种子》:“敲破冬的头颅/种上心事/结出 花香鸟语。”其中“敲破冬的头颅”就不够准确,若是改为“冬的硬壳”什么的,或许贴切一些。

三、韵味
由于微型诗之篇幅特别短小,故对于语言之要求,更为严格。何谓诗的语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使一关未过,则非佳句也。”[6]所以讲求韵味,重在微型诗的音乐美。就是说,微型诗同样也应有诗的节奏、诗的音韵,有诗内在的旋律。或者说,这也是微型诗的语感问题。可惜的是,缺乏诗的音乐美,应该说,这是当下微型诗创作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三行之内是行数的限制,但不应成为缺乏音乐美的理由。诗人们应该认真地探讨,如何在短短的三行之内,在这有限的空间和限制中,抒写出最优美、最自由、最流畅的旋律。或许正如老诗人穆人所说:“微型诗要做到短而被迫,局而不促,很不容易;除了注意字句的精炼,还得注意语感的流畅,可免捉襟见肘之枯窘,而有游刃有余的从容。诗写好后,最好自己吟几遍,看是否碍口,让诗句既过眼,又过耳,语感问题或解决得好一些。”[7]

四、异味
一方面,“异味”,就一首诗来讲,指诗的创新。如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语言运用、新的构思角度等。唯有出新,才能激起读者的强烈兴致。
比如邓芝兰的《风》:“吹得我清香满襟/不染一尘/像你手中的那枝荷花。”以“风”喻荷,清香入怀,一尘不染,是诗人独具慧眼的观照。
穆仁的《铁环》:“日子就这样滚动:/有时轻快,/有时沉重。”普通玩具《铁环》,经高手一点拨,“有时轻快”,“有时沉重”,看似平淡,却诗意浓浓。
王豪鸣的《墓碑》:“挺立着。终于/像个人了”,正是以崭新的视角,激发人们要“挺立着”,堂堂正正的做人。但王豪鸣的《菩萨》:“香客盈门。吃尽了/人间烟火”,却新意不足,且缺乏内蕴。
当然,“出新”,要谨防“出怪”;“出奇”,要谨防“离奇”。如伊凡的《海风》:“其实你并不温柔/把我的胸膛吹成缝隙/溢出咸味……”其中“把我的胸膛吹成缝隙”,当属弄巧成拙。如果说“吹裂(开)缝隙”还尚可,但怎会“吹成缝隙”?
又如王豪鸣的《殒石》:“一记响拳,将地球/敲得好痛。”诚如诗人所言,其“人文关怀,对地球前途的关怀,就像从天而降的一声棒喝!”但既是“响拳”,又是飞来之物,力有千钧,当属迅猛一“击”、狠狠一“捶”,或者沉重一“擂”,何以成“敲”?
赖杨刚的《炊烟》:“一根根阳具,向天勃起/云一挑逗,早泄了/半弯月亮,数粒星星。”这样的新奇,便有些俗了,如同时下的不少“下半身”写作,缺乏美感。
另一方面,“异味”,就一个诗人来讲,指一个诗人的风格或者个性。因为,诗味是诗人深刻炽烈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水乳交融的结晶,是诗人的向往、追求以及美学理想在诗中融会而成的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是诗歌内容与形式所体现出的一种美感。所以诗味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诗人个性最充分的展现。每一个微型诗人都应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来。唯有产生一批具有鲜明风格的微型诗人,才有微型诗的真正繁荣。

五、趣味
对诗歌的评价标准,向来有“情、理、趣”三字之说。情打动人,理说服人,趣吸引人。微型诗形式灵活,饱含哲理和智慧,充满幽默和情趣。它从大众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常常运用讽刺、夸张、归谬等手法,通过对某一字、词或行为、物象的口语化和趣味性描述,漫画社会万象,调侃人生百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王豪鸣的魔鬼诗典系列在网络诗坛上之所以有很大的读者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这些精短的微型诗通俗易懂,力戒艰涩,特别是它从笑话、小品、相声、俗语等大众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从而充满了幽默和情趣,极富哲理,趣味无穷,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又如赖杨刚的《小村黄昏》:“庄稼人的梦/吊在牛尾巴上/晃  太  阳”,生动有趣,写出了庄稼人的希望和梦想,其实就是耕耘啊。
郁汀的《闹钟》:“把岁月挂在墙上/一步一步/数说悲喜哀乐”,形象地展示出岁月的流逝与不同人的心态。当然,若是把“一步一步”改为“一步一声”,可能更加形象贴切。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37
微型诗鉴赏八法
陕西/寒山石


鉴赏微型诗,可从语言、情感、意象、主题、背景、修辞、表现、比较等角度切入,也可从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鉴赏。

一、语言突破法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作为三行之内的微型诗,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句传神、甚至一字传神。品味微型诗语言,就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主旨,显得特别精彩警策的字词或句子,也就是要抓住谓的“诗眼”。“诗眼”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微型诗“一字定乾坤”。如散心“便条”:“小草把春天从冻土层里拱了出来。”这种诗意盎然的“拱”,表达的不正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春天”?“蝉蜕把夏天挂在树荫里了。”一个“挂”字,精当至极,一字写尽酷夏的流失。
张励志的《龙卷风》:“风/疯了。”三个字,谐音运用,活龙活现。除了“疯”字,似乎也没有什么字可以更好地形容这得“病”的“风”。
唐淑婷惜墨如金,追求一种简洁的表述,并在简洁中注入深邃。如她的《落叶》:“挥金/如/土”;《浪》:“拍岸/叫/绝”,《雷声》:“空/喊”,《笼中鸟》:“关/爱”,《鞋》:“知/足”,只是将一些成语或词语分行置之,竟取得了别具一格的独特效果,境界开阔,内涵丰富,充满哲理,令人浮想联翩。
赖杨刚的微型诗语言别具一格,他杜绝平淡,刻意求新,或造新词,如“女儿香、爱情骨、欲望色、月色酒”等;或词语的新组合,如“一弯真理、一曲炊烟、半点心、千阙梦、一笔绿、一尾夜、一羽恋、煮天空、煲风雨、涮太阳”等;或改词性,其实是词的活用。如《灯》:“恋爱夜的黑/眼睛才会一直春”中的“春”;《春水》:“春水一江哟诗一行/桃花如笑漂、漂、漂,意境了/我的眼神你的背影”中的“意境”;《别解乡愁》:“炊烟一曲/拴——/白云飘”中的“拴”。
当然,还要注意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等等。
如伊凡的《春风》:“甜在心上/暖在土里/香在路中。”只十二个字,明明白白,不加修饰,但显得真切深刻,就写出心中涌动的一汪甘甜、土中升腾的一股和暖和路途弥漫的馥郁芳香;“甜”、“暖”、“香”,味觉、感觉、嗅觉,只三个字,就勾画出魅力四射的明媚春天。汪静之的《足迹》:“常在门前柳树下/寻找童年游戏的足迹/寂寞的母亲呀!”穆仁的《乡土》:“发芽了,苗在这里/ 夭折了,桩在这里/离开了,根在这里”,同样平实质朴。
赖杨刚的《英雄碑》则有恢宏之气:“傲骨一根/捅破/天。”仅仅只有七个字,便将人民英雄那种前赴后继的勇气、那种凛然不屈的骨气、那种坚贞不渝的锐气、那种慷慨就义的豪气,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赖杨刚《瀑布》:“天空跌下来,摔成一句诗/一吟  就/大气了灵魂”,唐淑婷的《北斗》:“大勺一把/舀/天”,笔者的《祖国》:“一艘劈波斩浪的航船/那逶迤挺拔的喜马拉雅山/是猎猎高扬的巨帆”,亦有雄浑豪迈之气。
伊凡的《笼中鸟》:“一切的功能都在退化中/唯独那张小嘴/最发达”,唐淑婷的《鹰》:“掉下一根毛/鸡们跳了半天/够——不——着”,黄士如的《狼和小羊》:“狼搂着小羊说/别怕/就吻一次”,老山泉的《无官一身轻》:“难怪局长一退下来/一下子瘦了”,唐淑婷的《猴》:“红/在/见不得人的地方”,则是一种幽默诙谐的嘲讽。

二、情感突破法
诗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就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唐淑婷的微型诗以其细腻、缠绵、真切、独到的情感挥洒,让人为之怦然心动,如她的《乳名》:“这颗奶糖/在母亲嘴里含了几十年/舍不得融化。”乳名,永远是一块甜甜的奶糖,含在母亲充满关爱、充满希冀的心上;只要听到母亲那呼唤乳名的声音,我们的心头也会溢满亲情、溢满家的温馨。她的《乡愁》:“腌一坛家乡菜/酸一辈子。”“乡愁”是文化上的无根之感与漂泊无定,是眺望故乡、怀念家园的一辈子的“酸”、一辈子的“痛”,但何尝又不是滋养精神的一辈子的“醇香”。
笔者的《矿难》:“赤黑的汉子用生命掘采乌黑的原煤/人们啊,你炉膛里燃烧的火红/是不是死难矿工的尸骨。”龚立人说:“这发自心底的呼喊,这反差强烈的铮铮铁实,这蕴含震惊的寓意;还不能令你感到诗人的心在震颤,你的心被震慑吗?你还能蔑视微型诗吗?你还会说微型诗不能蕴涵大主题吗?”
蔡培国描写大自然的微型诗,是把自己的生命溶化其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如《林间》:“走着/走着/便成了鸟”,《野餐》:“不在乎吃什么美味/只是/嚼一嚼阳光”等等,无不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陶醉和神往。
燕荣的《过河》:“我踩着石子过来时/ 隔岸梦/ 谁的歌声 送行。”蓦然回首,情悠悠!浓浓的情感,牵肠挂肚。

三、意象突破法
任何诗歌内涵的表达、思想的表达都是以意象的捕捉和表达作为基础的。只是诗歌中的意象有的是具体的事物,有的是抽象的思绪或感情,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为诗歌本身的抒情和言志服务的。微型诗也是一样。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们抓准了诗中的意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如俞平伯的《小诗——呈佩弦》:“微倦的人,微红的脸,/微温的风色,/在微茫的街灯影里过去了。”便是一首典型的意境诗,它以“人”、“脸”、“风色”和“灯影”等为具体物象,以“微茫”为统一的色调,精妙地营造出一个凄迷恍惚的意境,让人不禁对那消失在灯影里的一切顿生怀恋和苦涩之感。
新绿的《旋律》:“向寂寞的河面\抛一个激情的石子\荡起几个情窦初开”,《丝瓜》:“沿着月光的梯子向上爬\固执地凉在棚上\凝结成一棵有棱有角的思念”,这两首诗中诗人将“激情的石子”荡起的波浪称之为“情窦初开”,将“丝瓜”称之为“有棱有角的思念”,都打破了常规的写作,给予意象全新的解读和深刻地表达,不仅入木三分,而且让读者欣赏之后立即升起新鲜和惊奇的感觉。
谭秀葵的《人生》:“地球是张灌满生命的唱片/人不是一门唱针/就是一粒尘埃。”一个“唱片”,意象鲜活,要么唱响人生,要么落为尘埃,完全取决于自己。
侯他的《镰刀》:“一辈子弯着身子/铿锵地在地里穿行/偶尔看见父亲的身子高过了麦苗。”意象选择贴切,有形、有声,有景、有情,想起了自己的一首小诗《父亲的背——怀念父亲》:“一张木犁/曲曲折折地/耕作//一把镰刀/起起落落地/收获//一架山梁/硬硬朗朗地/活着……”
笔者的《云》三首:“流浪的/鸟/何处是归巢”、“大地枝头的落叶/漂浮在倒悬的/湖中”、“天空的表情/毫不遮拦地/写在脸上。”蒋登科教授点评:“这三首诗,从不同视角解读‘云’,想象是开阔的,表现是独特的。尤其是‘鸟’、‘倒悬的湖’等意象出人意料。”

四、主题突破法
把握微型诗的思想内涵,诸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寄情山水、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等。
如向天笑的《路口》:“在不知迈向何方的时候/抬腿,便是命运。”道出了抉择的重要、艰难和必须的明智、慎重,和作家柳青的名言“人生的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异曲同工。
稻香梦的《大蒜集•4》:“我的影子在闹市中睡着了。”别有情趣。在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的喧嚣尘世中,能够拥有如此心态当属不易;《大蒜集•6》:“春天是被鲜花凋零的。”绚烂与凋零、夺目与惨像相依相生,辩证的哲理。
马瑞麟的《钱奴》:“挣扎在钱眼里的人/喘出的第一口气/都散发着浓浓的铜臭味。”人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凡是挣扎在钱眼里的人,他同时也就被钱占有,成了钱的奴隶,如同古希腊哲学家彼翁在谈到一个富有的守财奴时所说: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不过,“第一口气”若改为“每一口气”,当更为贴切。
非马的《盆栽》:“铁丝缠过的小脚/在有限的方圆内/一扭一拐  跛度一生。”一个“跛”字,足见“缠”之残忍,后果之悲哀。不由让人想起了那些教条的束缚、想起了种种训诫的教育方式,也想起了龚自珍《病梅馆记》中的一段话:“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五、背景突破法
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鉴赏作品就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要鉴赏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作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如汪静之的《过伊家门外》;“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啊。”此诗抒写了诗人等“五四”青年一代大胆地追求爱情,敢于向传统的封建礼教挑战的勇气。这样一首在如今看来或许很平常的情诗,当时却掀起轩然大波,受到封建卫道士的激烈抨击,认为作者《蕙的风》诗集里“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等诗句“做的有多么的轻薄,多么的堕落!”“有故意公布自己兽性冲动和挑拨人们不道德行为之嫌疑。”原因何在?在于它是一首向封建主义和封建卫道士挑战的小诗。在鉴赏这首诗时,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待当时的环境,就如我们不能以今天取火的容易看轻远古时代发现用火的巨大意义。诗人敢毫无忌讳地写“瞟意中人”实属勇气可佳,充分表现诗人对人们的指摘毫无挂碍。因此,“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成为现代爱情诗的名句。同时,它揭示了激烈的心理矛盾。敢“瞟我意中人”多么欣慰啊,可是事后一想到人们的冷眼热讽和那蔑视的眼神,诗人不禁有点胆战心惊。瞟时的大胆与事后的害怕构成一对矛盾,使人们回味无穷。
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鉴赏这首诗我们必须要把它和十年浩劫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联系起来。在那样一个黑白颠倒、指鹿为马、“黑夜”般漆黑的社会环境里,很多年轻人的学业、前程受到了永远无法补偿的耽搁和影响,有的甚至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变得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这首微型诗深刻反映了一代人在那种社会环境下的心境,发表以后在文学界和社会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赖杨刚的《用诗赚欢笑》:“生活让梦亏本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亲爱的,谁还肯同我们搭伙/用诗赚欢笑。”诗人把人生坎坷的感叹寓于诙谐的言语中,“亏本”、“搭伙”这些冷漠的商业词语,用在诗里,很新鲜,但又显得那么生动又富于人情味,一下子就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用诗赚欢笑”,一旦我们沉浸在诗的王国时,情感上不会再孤独无助,精神也会特别地富足!的确,只要我们对当下诗人的生存境况、对当代国人的精神境况这一背景有比较透彻的体察,我们才会感悟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悲悯情怀。

六、修辞突破法
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
比喻,如王豪鸣的《闪电》:“一声咔嚓/谁抓拍了/惊天黑幕?”把“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比喻成照相“抓拍”,并将“抓拍”景观定格在“惊天黑幕”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人的磅礴大气。写闪电的诗可谓千奇百怪、千姿百态,但这样形象、生动、准确的把握,还是极其少见的。笔者的《炊烟》三首:“思乡的小路/弯曲在/飘摇的梦中”、“母亲悠长悠长的呼唤/被一只相思鸟/衔上云天”、“一行诗  站在故乡的村头/让千里外的游子/日夜咏读”,就采用比喻手法,把炊烟喻为“思乡的小路”、“母亲悠长悠长的呼唤”、“站在故乡村头的一行诗”。
拟人在微型咏物诗中极为普遍。刘有权的《桃花》:“怀春的心事  被三月的风/偷走绯红了一树/娇羞。”用拟人化的手法喻桃花宛若少女怀春娇羞,这种情态美不仅使“无情之事变为有情”,且流溢着诗与画的意境。又如蓝枫的《电风扇》:“一辈子/躲在别人的圈套里/瞎吹”,吴警兵的《藤》:“在不断的纠缠中/寻找自我”,赖杨刚的《大山》:“一辈子扛着天,不累吗/是否也想躺下/睡进小溪那一淌温柔的臂弯”,等等,
夸张,如亚夫的《鞋垫》:“母亲捡来阳光的花瓣/一针一线一针一线/让我一步一个春天。”“一针一线一针一线/让我一步一个春天”夸张妙用,神韵具佳。木斧的《巫峡速写》:“远山迎面飞来/风和浪都吓呆了/青山绿水撞入我的画板。”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水势,运用夸张手法以动态写静景,化平凡为神奇。
陈默的《葡萄干》:“新疆的阳光/很甜。”通感的使用,只有七个字就让我们想起了吐鲁番的葡萄,想起了那浓郁的边疆风情、那让人神往的葡萄园和那令人馋涎欲滴的一串串成熟的葡萄。赖杨刚的《犁》:“你的目光犁过去/听——/骨头里响彻花开的声音”,则是一曲是视觉、听觉、幻觉的咏叹调。亚夫的《骋》:“顺着青青草/终于摸到了/马蹄声声”,通感修辞手法运用得神韵十足!
笔者的《蜂窝煤》:“之所以被烧成废渣/只因/心眼太多”,《虾》:“炒得再红/也是/下酒的菜”,《竹》:“腹中空空/全凭一个‘攀’字/节节高升”,其中的“心眼”、“炒红”、“盼”,皆是一语双关。
用典,如蔡培彬的《蔡伦祠》:“罄竹难书/ 剩下的/都写在纸上。”将 “罄竹难书”贬词褒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功绩“跃然纸上”,永载史册。

七、表现突破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
如冰心的《春水•三三》:“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借“墙角的花”嘲笑“孤芳自赏”,喻理警策,情景交融,启人深思。
长弓的《池塘》:“青蛙  故事已讲完/芦苇撒开白花花的思绪/打捞遗漏的细节。”“青草池塘处处蛙”,蛙声停止,“故事已讲完”,由动及静;芦苇“撒开思绪/打捞遗漏的细节”又由静而动,三行之间,动静交错,意趣横生。陆向荣的《鸟》:“春的枝头/会飞的花朵/最美。”娓娓道来的淡淡一笔,勾画出一副鸟语花香、动静交错的美丽。
笔者的《树》:“一把绿/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新绿点评说:“这首诗空灵豁达、虚中见实。诗人将树拟人化了,重在于一个‘抓’字,动感十足,春满一片。在小巧玲珑中显大气,‘一把绿’‘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属于精神的天空,那份激情呵,点亮了读者的心。” 亚夫的《信箱》:“流浪者的信箱/背在肩上/思念的骨头在深夜敲响。”诗借“信箱”之实,言思念之深,“思念的骨头”常在“深夜敲响”极具感染力。

八、比较突破法
比较突破法,就是通过同题微型诗的比较,来进行鉴赏。如云掠过的《春联》:“春/ 帘。”一个“帘”字,形象传神;小月肖《春联》:“闹/ 春/ 门”,唐淑婷《春联》:“ 热/门”,落笔重在热烈的气氛;笔者《春联》:“春天的红围巾”,刻画出春姑娘的翩然将至。
诗之剑《母亲》:“母亲是生我的人/但我希望她是我的坟茔”,不由让人想到王尔碑的《墓碑》:“葬你/于心之一隅/我就是你的墓碑了”,以丰沛浓烈的情感和发自肺腑的喷薄之情震撼人心。
姚益强的《向日葵》:“燃烧的心事/高举头顶//一生苦恋辉煌”,重在以形写神;邓芝兰的《向日葵》:“寂静而孤独/满脑的钉子,如粒粒/闪光的事情”,以比喻出新;张贤翼的《向日葵》:“一经倾心/至死不变”,则直抒胸臆;李蔚的《向日葵》:“当你十分谦恭地低下头/正是你满腹经纶十分充实的时候”,却以哲理见长。
小人小爱的《瀑布》:“你梳着三千尺白发/含泪在悬崖,纵身跳下/再没有谁,让你牵挂”,让人心痛;笔者的《瀑布》:“跌/下/便是升华”,或亦有独特之处。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38
当代微型诗兴起的因素
文/寒山石



1、社会变迁:微型诗兴起的客观诱因
微型诗的兴起首先缘于社会变迁和时代需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理所当然地不能去占用其宝贵时间和精力,人们需要在精短、快捷、高频率的大量信息中获取精神食粮。所以,读者要求阅读短文。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而来的精神疲劳也使人们产生紧张、压抑之感。这个时候,人们需要有瞬间的精神愉悦,使紧张和疲劳得到松弛,从而焕发新的激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现了与时代合拍的相应的文学形式,特别是以小小说为标志的微型文学潮方兴未艾。小小说热潮的掀起,原因就在于满足了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求短、求好,求精的阅读需求。现代文化的快餐化,使得小小说可以以其短小灵活,以其不受因袭传统的束缚,以小胜大,以变制变;现代物化社会重荷下的接受大众,更乐于在“一分钟”或几分钟内开怀解颐,触发瞬间感悟,从而领略人生疲旅中的一道新景。同样,小诗也以其篇幅精短、语言精悍、意味隽永深长满足了这一需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小诗中的微型诗创作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独立的创作群体,这给微型诗创作的繁荣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2006年9月25、26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上,有的与会海外诗家甚至认为微型诗是一种“诗歌的发展趋势”。新加坡的方然先生,就以《当前华文诗歌的发展趋势》,作为论文题目,论及微型诗在海外华文诗坛的流行情况。他说:“当前华文诗歌发展的整体趋势,或许有点类似微型小说界已然形成之气象那样,微型诗之崛兴也将成为新诗发展的走向。由于当代人生活越来越紧张,加上科技发明日新月异,很多时候电脑代替了人脑,大家都穷于追风潮,极少有耐心或时间去阅读长篇的东西,微型或极短篇遂成了‘文学市场’备受欢迎的‘畅销品’。新诗亦不能例外。”“而由小诗再演化出微型诗这一款新诗体,则是现代、尤其当代华文诗歌界方兴未艾的大趋势。这款大趋势,在新加坡诗坛亦越来越显著。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中、大型叙事诗之创作,以及它们在诗坛的崇高地位。”[①]
所以,我以为,包括小小说、小品文、百字文、小诗、微型诗乃至手机短信在内的微型文学,皆是变革时代的一种“快餐文化”。这样说,并不是贬辞,并不是说这种“快”是一种“速朽”,恰恰相反,这种“快”是与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匹配的一种“快意”、“快感”和“快乐”。基于此,笔者《变革时代的精神快餐》[②]一文写道:

这是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迅猛跃进的时代;这是一个由田园风光向霓虹都市迅速过渡的时代;这是一个由悠闲温馨的小农经济向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急剧变迁的时代;这更是一个由精神专制消费短缺向尽情享受经济文化成果超常规迈进的时代。
这个时代洋溢的最基本特征是忙碌:忙于挣钱、忙于升官、忙于出国,当然更忙于创造;这个时代表现的最突出现象是享受:享受感官、享受刺激、享受奢靡,当然更享受人生;这个时代充斥的最严重问题是轻浮:心理浮躁、生活浮华、信念浮漂,当然更击水中流。
这个时代,人们叹息价值紊乱,期盼理想灯塔的牵引;这个时代,人们痛感道德滑坡,渴望文化精神的支撑;这个时代,人们苦于身心疲惫,急需营养肌体的良药。
生活忙碌的现代人需要放松精神;却因为忙碌,走不进厚厚的书卷;物质奢华的现代人需要滋补精神;却因为奢华,咽不下洋洋的小说;心态焦灼的现代人需要治疗精神;却因为焦灼,读不完长长的诗行。
在忙碌的间隙,人们只是看几本书皮,借以充实自己;所以貌似真理的指南在书架疯狂叫喊;在奢华的同时,人们只是读几件趣事,借以装潢自己;所以道听途说的逸闻在书摊肆意叫卖;在焦灼的时刻,人们只是记几句警句,借以激励自己;所以三言两语的感悟在书市蛮横叫春。
于是,在这变革时代的土壤上,也雨后春笋般葱葱郁郁地长起一行行嫩绿的微型诗:它因为短小精悍,而填补了现代人机械的空隙,成为忙碌生活的“精神桑那”;它因为构思精巧,而刺激了现代人麻木的神经,成为奢华生活的“文化舞蹈”;它因为充满智慧,而丰满了现代人贫血的思想,成为焦灼生活的“灵魂体操”。
于是,微型诗,也作为一道快餐摆上了现代人精神的餐桌:这是一道经济的快餐,调节了现代人急匆匆奔走的步履;这是一道可口的快餐,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贪欲的胃口;这是一道睿智的快餐,绿化了现代人沙漠般荒芜的灵魂。
微型诗,现代人一块香喷喷的思想蛋糕、一块风味独特的精神面包;微型诗,现代人一包甜滋滋的心理佐料、一坛韵味十足的生活米酒;微型诗,现代人一碗热乎乎的智慧面条、一顿回味无穷的文化小吃。
它只是一朵花,却更是一朵怒放的春天;它只是一片叶,却更是一片茁壮的林莽;它只是一座星,却更是一座闪光的星空。
微型诗,变革时代的一个逗号;微型诗,时代变革的精神符号;微型诗,精神变革的时代小号。
让我们尽情地享用这一道精神快餐!也让我们激情地广告这一道精神快餐的品牌!更让我们痴情地探索这一道精神快餐的配方和工艺!

2、诗体创新:微型诗兴起的内在动力
当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和深刻变革,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冲击。诗歌创作领域同样面临着诸多亟待革除的弊病。诗总是随着时代的需求而千变万化的,但演变的趋势有一点却大体相同:那就是拒绝冗长啰嗦,力求短小精悍。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辽宁徐竹影传诵一时的《诗》,突出表达了人们对诗的这一诉求:“诗/越写越短/是诗人的才干//诗/越写越长/是读者的灾难。”1996年台湾诗人张朗把徐竹影这首诗列为他编印的《小诗瑰宝》佳作选集一书的卷首篇和写诗座右铭,以表达其拥戴之情。2001年,有人有总结出《当代诗歌十大病》:“写诗的太多,读诗的太少。青年诗人太多,坚持到老年的太少。写出的诗太多,发表的地方太少。草稿太多,定稿大少。病句太多,妙句太少。糟蹋汉语的太多,珍惜汉语太少。自恋的诗人太多,超越自恋的诗人太少。出洋的诗人太多,坚守的诗人太少。有口号的诗人太多,有理论的诗人太少。庸才太多,天才太少。”[③]近年来,一些所谓的分行“口水”更是泛滥一时,引起了读者的强烈不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当代新诗的出路就成为有识之士的理性选择。
难能可贵的是,微型诗的开拓者们在八十年代中期就针对诗歌创作中冗长啰嗦的弊端,以强烈的诗体意识,把微型诗限定在三行之内,并冲破阻力,以坚韧、执著的精神全力推广,使微型诗从小诗中脱颖而出,不断趋于规范、走向成熟。1996年1月,以老诗人为主组成的重庆诗缘社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微型诗》,主要发表三行以内的诗作。《微型诗》创刊辞写道:“微型诗是从小诗中生发出来的一个分支。由于人们业已习惯的小诗句式是四行的绝句,因此,比小诗更小的微型诗的句式,是一至三行。“螺蛳壳里做道场”,要求着一种更为精细、精审与精制的艺术营造,同时也开拓了生活与诗的新天地”,提升了新诗的美学特质。正如微型诗的倡导者穆仁先生所说:“微型诗从小诗中分离出来,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研究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趋势,对推动新诗的创作、研究是有利的。”[④]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38
3、主观推动:微型诗兴起的自觉追求
微型诗的兴起,除了读者——微型诗的消费者的需求外,与三大中坚力量的主观努力密不可分:
一是微型诗的推动者。他们集编辑、创作于一身,默默耕耘,倾尽心血,致力于微型诗的推介。特别是以穆仁、蒋人初等极力推广微型诗的重庆老诗人群体为主体,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以重庆微型诗联谊会为纽带,以1996年创刊的《微型诗》为阵地,从1996——2007年先后出版《微型诗》刊70期,为推动微型诗做出了辛勤努力。在纪念《微型诗》创刊五周年之际,原文化部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贺致函祝贺,并如实评价:“《微型诗》创刊至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它不断推出的微型诗佳作和理论研究成果,在各类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它对新诗百花园中的这一奇葩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他们编辑《微型诗潮丛书》个人微型诗集30册(1997——2002)、《华文微型诗丛》个人微型诗集4册(2004)、《微型诗存》(一、二、三卷)(2001、2005、2007),并对微型诗理论进行探索,为当代微型诗的奠基和兴起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微型诗》网站和《中国微型诗》刊成为网络时代,继重庆微型诗联谊会之后影响力、凝聚力、推动力最大的一支力量。郭密林主编的《湖南诗人》也以平静心态、坚韧作风、精致追求推介微型诗,同样功不可没。
二是微型诗的生产者。也就是大量涌现的微型诗作者,他们不断锤炼自己,超越自己,拿出新作,奉献精品,在这里展示自己的身手,也相继出版了不少微型诗集,成为推动微型诗创作艺术水平稳步提高的基本力量。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有人认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微型诗的读和写非常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应该属于老人文学中的一个支流”[⑤],这是很不确切的。尽管吕进先生也曾认为:“微型诗人群年龄一般都较大,诗龄一般都较长,这是一个颇富思考的诗歌现象。微型诗人中的‘新人’,其实往往是挥毫多年的‘老人’。”[⑥]这种认识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至2004年网络微型诗兴起这个阶段微型诗作者群的估价。在这个阶段,的确是以老一辈的穆仁、蒋人初、黄士如、王尔碑、流沙河、圣野、白莎、塞夫、马瑞麟、黄淮等为微型诗创作的中坚力量。但这个时期只是微型诗创作的“纸媒时代”,而微型诗创作的“网络时代”,则有蔡培国、宁明、伊凡、郭密林、唐淑婷、赖杨刚、新绿等一大批中青年诗人成为微型诗坛的中坚力量。我相信,随着微型诗影响力的提升,微型诗坛必将是老、中、青各领风骚,儿童微型诗创作也必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三是微型诗的探讨者。这部分力量主要是具备研究能力的学者和热心人,他们既要面向作者,又要面向读者。面向作者,他们要阐明微型诗的基本理论,分析作品的得失;面向读者,他们则担负着普及微型诗知识、引导阅读流向的任务。除理论探讨外,穆仁主编的《微型诗500首点评》(1999年8月重庆出版社出版)、郭密林主编、寒山石首席评论的《微型诗精品百首》(2007年4月香港天马出版),荟萃微型诗经典诗作,每首诗作附有精彩评论,在微型诗界产生了良好反响,成为推介微型诗的普及读物。另外,北残的《微型诗评100章》、新绿的《新绿小语赏微诗》等等,也以独到的点评赏析引人关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微型诗的兴起与许多著名诗人和诗评家的支持、创作和开拓密不可分。如中国第一本现代山水诗集《山水轻音》的作者、著名诗人孔孚就在当代微型诗创作方面卓有成就;著名军旅女诗人杨星火,生前主编《琴与剑小诗》,倡导“主旋律、中国风、小而精”,大力创作和宣传微型诗;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奔星诗翁身前极为关心微型诗,曾为《微型诗》报题写刊名;著名诗人贺敬之在1997年1月致信穆人等:“微型诗型微诗不微。作为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枝新花,理应得到大家关注,促其发展”;诗评家阿红也在1997年1月肯定:“定名微型诗,高!”“微型诗,是诗中的蜂鸟。鸟的世界,要百鸟飞舞,百鸟鸣啭!”并祝愿:“牛年,微型诗牛起来!”诗评家吕进、蒋登科、钱志富,也撰写了不少的序文和评论文章,大力推介微型诗,热心扶持微型诗人,为微型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网络传播:微型诗兴起的现代引擎
高科技现代网络传媒的广泛应用,使微型诗这一短小精灵得到长足的发展。2004年5月《网络微型诗》论坛把微型诗推向网络媒体集中进行创作和宣传,扩大了微型诗的影响。但遗憾的事,《网络微型诗》刊只出版3期便夭折,《网络微型诗》论坛也因为自身统揽力弱、包容性差和个别主持者的功利化思想较浓而失去活力。
2004年11月20日,由大为先生创办了中国最大最专业的《中国微型诗》网站,2005年1月1日华心主编的《中国微型诗》纸刊创刊,已出版14起; 2008年1月创刊《中国微型散文诗》纸刊,并推出《中国微型诗丛书》,含《中国微型诗萃》(第一卷、华心主编2006年10月香港天马出版)和个人微型诗集8册(2006·10——2008·1)。
与此同时,《湖南诗人》、《中国风》、澳大利亚《澳洲彩虹鹦》、美国《风笛诗社》等海内外众多诗歌论坛和纸刊也开辟了微型诗专栏,网上网下,参与者众,名家支持,新秀涌现,中国微型诗已成为诗坛的一个特色品牌,微型诗这种独立的诗体,已波及海外,走向世界。
5、理论导引:微型诗兴起的坚实基础
伴随着微型诗创作的勃兴,微型诗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蒋人初的《微型诗•微型诗论》(1997)、《微型诗三百首》(2000)等都收录了他探讨微型诗的文章;穆仁除编辑出版《微型诗》和微型诗丛书外,更是对微型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近年来微型诗研究方面的论文,比较有影响的有:穆仁的《小论微型诗》、《微型诗十题》,华心的《微型诗的体式》、《微型诗:多姿多彩的体裁》,曹铁娟的《浅谈微型诗的意义和价值》,马立鞭的《论微型诗》,刘静的《微型诗:以简化向我们走来》,朱兆瑞的《微型组诗浅议》,张德明的《微型诗创作的艺术可能》,晓曲的《微诗九忌》,寒山石的《微型诗: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论微型诗的八大特征》、《微型诗“五味”谈》、《走出微型诗创作的八个误区》、《关于三行诗的十句话》等。
微型诗论著方面,穆仁于2004年9月编著的《微型诗话》由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这是迄今关于微型诗最全面的一部史料选,有史有论,内容非常丰富。其中通过短论、鉴赏、书信等参与微型诗理论探讨的诗人、评论家很多,甚至出现了不同观点的争鸣,这些都说明微型诗这种诗体已经得到了诗歌界的承认和接受。”[⑦]
2006年6月,寒山石著《滴水藏海———当代微型诗探索与欣赏》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卷,520页,40余万字。上卷“‘微型诗散论’分为‘特征论’、‘价值论’、‘创作论’、‘鉴赏论’,可以说基本上形成了对微型诗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框架”[⑧],“下卷‘精品微型诗赏析’对一些优秀的微型诗进行了细致分析,于细微之处寻求微型诗的真意”。[⑨]本书“对于微型诗进行的理论阐发与文本细读,在文学研究领域有着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这些研究文字为微型诗这种文学小品种找到了应有的美学位置,并在小的篇幅中开拓出大的世界”。[⑩] “它的出版应该是中国新诗史上至少是微型诗史的重要事件,而且它也一定会在中国诗歌界引起一定的反响”,[11]“对推动微型诗的发展无疑是弥补空白、继往开来的大好事。”[12]
2007年1月,由著名诗论家吕进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诗体论》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总论、中国古代诗体、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微型诗、格律体新诗、歌词等六章。其中第四章将微型诗作为一种独立诗体予以论述。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博士生张晓卉执笔,从微型诗的产生和发展、微型诗的文本特征、微型诗的创作和鉴赏分节论述了微型诗,指出:“不管承认与否,微型诗都已经作为一个新诗体闪亮登场,并迅速地成长壮大起来。”[13]






[①]见《中外诗歌研究》2006.3.4期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论文选刊)

[②]发表于《中国微型诗》2005年第2期

[③]《当代诗歌十大病》, 2001年9月29日《文汇读书周报》“文坛视窗”栏目

[④]穆  仁,《小论微型诗》,见穆仁编著《微型诗话》,第13页

[⑤]中国现代诗体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243页

[⑥] 吕进《微型诗存•续》,转引穆仁编著《微型诗话》,第310页

[⑦]蒋登科,《细微之处求真意》,见寒山石著《滴水藏海》,第5页

[⑧]蒋登科,《细微之处求真意》,见寒山石著《滴水藏海》,第5页

[⑨]蒋登科,《细微之处求真意》,见寒山石著《滴水藏海》,第7页

[⑩]张德明,《在小篇幅里开拓大世界》,见寒山石著《滴水藏海》,第14页

[11]钱志富,《山寒心不寒》,见寒山石著《滴水藏海》,第11页

[12]穆  仁,《喜迎微型诗坛生力军》,见寒山石著《滴水藏海》,第2页

[13]《中国现代诗体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231页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39
本帖最后由 寒山石 于 2014-7-18 10:40 编辑

微型诗拟题“五要”
寒山石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一篇文章的标题靓丽新颖与否,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章的质量。好的诗题往往是传达诗作主旨、内容和意蕴之神的“眼睛”,用一双动人的眸子和迷人的眼神,给人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微型诗限定在三行之内,拟好诗题尤为重要。

一要准确鲜明。诗人吕亮写了一首微型诗,简短到只有两行七个字:“听话/爷爷喜欢你。”这首微型诗语言直白,一览无余,似乎毫无诗意可言,倒是更像一句大白话,原题也只有一个字《烦》。后来将题目改为《家训》,经此一改,折射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概括力与深度远大于一个《烦》字。又如雁翼的《思》:“把感情交给社会之手,揉搓/里外是伤之后,才说/美丽的成熟”,一个简简单单的“思”字,思想、思索、思考、思虑、思绪等等内涵尽在其中,无不是“里外是伤之后”,才有“美丽的成熟”。

二要简洁精练。写文章要求“文约而事丰”,拟题亦然。诗题要有简洁之美,要用简明的文字,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勾勒出全诗的缩影,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少少许胜多许”,使人一目了然。诗人安谥有一首名作是这样写的:“能听针落于惊雷吗?/能看日出  于日落吗?/好可以走了。”这首诗初次发表时,就取诗中尾句《可以走了》为题。后来一再考虑、才改题为现在的《醒》,不但较原题减少了三个字,而且含意更加深邃,给人以当头棒喝、幡然醒悟之感。


三要形象生动。形象的标题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常见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唐文光《劲草》:“沉重的脚刚从脊梁踩过/又抬起了头挺直了腰”,一个“劲”字,呼出“挺直了腰”;步尘《梳》:“岁月之河自上而下闪着/粼粼的波光”,一个“梳”字,内涵丰富;桑恒昌《总是这方热土》:“所有的路/都是/不想站起来的纪念碑”,“这方热土”,这方洒满鲜血的热土,“总是”激荡人心。


四要新颖别致。文题要醒目,吸引人,必须有点别致,产生悬念效应,让人看其题就一定要读其诗。诗题别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一反常态,产生新鲜感。如朱兆瑞《变种的“牛”》:“吃的是奶,是血/挤出来的是草料”,“变种”二字,引人入胜。其二,貌似冲突,产生离奇感。曾吉林的《破草帽与皇冠》:“稻草人扔掉头上的破草帽/戴上皇冠得意洋洋/忽然飞来只麻雀站在它头上”,诗题就是在一种意象的反差中诱人“眼球”。其三,变相仿造,产生趣味感。其四,一语双关,产生丰富感。冯异的《饥饿》:“八亿人民,十年中/只吃了/八个样板戏”,写尽了生活“饥饿”之外的精神“饥饿”,十几个字,浓缩了一段辛酸的历史。


五要内在统一。一首微型诗的艺术构思必须是完整的,这种完整性的体现之一,就表现为诗题与诗句的有机组合。臧克家的《会合》:“晚潮从海上来了/明月从天上来了/人从红楼上来了”,晚潮涌动、明月皎洁、红楼佳人的“会合”,的确是“风景这边独好”;晓帆《比萨斜塔》:“迢迢千里/只看一个/斜的榜样”,诗题看似平淡,但内容紧扣一个“斜”字推陈出新,顿然生辉。此外,如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孔孚的《大漠落日》:“圆/寂”;顾诚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黄淮的《雷》:“每句空喊都炫耀自己的权威”,鲁行的《鼠》“‘富’起来的都该嘉奖么?”等等,都是内在统一的佳作,去掉诗题都是不能想象的。


近人覃子云在他所著《野鸿诗话》一书的《诗法》中说:“赋诗先须做题,题不古,诗亦不必作。”信哉此言!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41
本帖最后由 寒山石 于 2014-7-18 10:43 编辑

微型诗的“欧"亨利式结尾
寒山石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哈顿桂冠诗人,其作品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其短篇小说如《警察与赞美诗》等等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欧"亨利式结尾扬名于世。所谓欧"亨利式小说结尾,是一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文章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首先要“蓄势”——制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处处给读者以暗示必然要产生的某种结局,但到结尾时,却突然来个“反弹琵琶”——与读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这种意外的结果却又是“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这就是以"意外结局"为内涵的欧"亨利式结尾,它早已成为微型小说学里的专门名词和国际流行术语。然而,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这种理论概括的背后隐藏的艺术规律,并把握这种规律,把它自觉地、合情合理地运用到微型诗创作中。因为微型诗的精巧就在于它的“巧妙”,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闪烁着“出人意料”的睿智。
如:


怀念
马瑞麟


我知道你走得很远
远得与我不共一块蓝天
而我心上却落着远方的雨点


心中有真情,笔下方有真诗。前两句“走得很远”,“不共一块蓝天”是一种铺垫,诗眼却在诗末一句。末句 “心上却落着远方的雨点”,既是前两句的自然深化,又别有洞天,并呼应诗题《怀念》,写出了诗人内心深切的情感。若不是尾句的奇巧,诗就平庸,索然无味了。


拜星月慢


你踌躇满志的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了
叮叮咚咚,一路敲醒外面精彩世界的眼睛

你能经得起外面花红柳绿的诱惑吗


这首微型诗前两句比较平淡,最后一句却是奇峰突起,它化平为奇,变拙为巧,更俗为新,换朴为灵,使诗作顿时生色,出奇制胜。是呵,“你踌躇满志的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了”,虽然“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但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彩世界,“你能经得起外面花红柳绿的诱惑吗”?能保持原本清纯洁净、清冽甘甜的秉性吗?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引发读者对“世界与自我”这一人生课题的深层思考。


渔翁
病天


你 站在浪尖上
看日出

海瘦了


反差越是强烈,趣味就越是隽永。“你”站在波涛汹涌的浪尖上,看红日喷薄而出。如同宋朝诗人潘阆写下的不朽的诗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一幅惊涛骇浪中无所畏惧、乐观向上的形象跃然纸上,以致“海瘦了”!小小的“你”被无限放大、华光四射;而气势磅礴、浩瀚无边的大海却“瘦了”!一个“瘦”,突如其来但却呼之即出,可谓一字传神!


致父母
诗之剑


春风拂过萋萋芳草
清溪流过粒粒翠石——
我的爱啊!梳理着父母的白发。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所以面对“春风拂过萋萋芳草/清溪流过粒粒翠石”,正是由于作了上面的铺垫和伏笔,诗人触景生情,急转而下,一声激情喷发“我的爱啊!梳理着父母的白发”催人泪下,又在情理之中。可见,前面两句巧妙的渲染,是为“诗眼”蓄势。作者的用意在于以前两句的平淡来映衬尾句的出奇,始料未及而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同时也为作者的巧妙构思而惊叹不已。
“文似看山不喜平。” 可见,“欧"亨利式结尾”在微型诗中合情合理的运用,同样会产生令人惊喜的艺术魅力。


2006-3-7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44
本帖最后由 寒山石 于 2014-7-18 10:45 编辑

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
寒山石

诗歌王国是一座闪闪烁烁的星空,微型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亮;
诗歌王国是一汪浩浩荡荡的海洋,微型诗是一朵凌空飞溅的绽放;
诗歌王国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林莽,微型诗是一株茁壮拔节的成长;
诗歌王国是一道郁郁葱葱的风景,微型诗是一种玲珑小巧的微雕。
微型诗,以其“五精”,即精炼的诗句、精巧的构思、精美的意境、精妙的智慧和精湛的技巧,成为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

1、惜墨如金的精炼诗句

诗歌是浓缩的智慧,是文学家族中最精炼的表达;微型诗更是浓缩的精华。它少则寥寥几字,多常常也就是二三十字,却以最有限的诗句,拓展出最无限的空间;以最精短的形式,承载起最博大的内涵。一句绝妙的语言、一个精当的词汇,只不过是长诗光彩夺目的桂冠上一颗闪亮的珠宝,但并不能代替桂冠;但对于微型诗,却是关乎成败的最关键的一环,甚至就是诗的全部。如《生活》:“网”。只一字就带给我们无穷的感慨和无边的想象。
又如赖杨刚的《瀑布》:“天空跌下來,摔成一句诗/一吟/就大气了灵魂。”这飞流之下的一“跌”,“疑是银河落九天”,其速度之迅猛、其力量之强劲、其气魄之宏大跃然纸上。紧接着凌空而下、水花飞溅的一“摔”,成就了空谷回响的一“吟”,便“大气”地以一种磅礴气势弥漫着我们叹为观止的灵魂。的确,仰视大自然这壮观的一幕,灵魂怎能不为之震撼!
再如郭密林的《峡谷》:“谁把一带水声扔过山去/扔过去,群山的伤口/流出白色的血来。”是谁站在群山之巅,“把一带水声扔过山去”,让豪情如此奔放、如此回肠荡气!只一个“扔’字,就让波涛汹涌的急流在我们面前澎湃不已!

2、独辟蹊径的精巧构思
写诗,不可能象写小说那样洋洋洒洒、娓娓道来地铺垫,写微型诗也不想写长诗那样深情舒缓。写微型诗,没有开始,只有结束;起笔就是落笔,序曲就是高潮。可以说,微型诗是撕破长空的一道闪电,是裂石惊天、瞬间炸响的一声霹雳。微型诗正是一种瞬间的艺术,是瞬间迸发的最灿烂的火花,是瞬间展现的最卓越的才华。
如赖杨刚的《英雄碑》:“傲骨一根/捅破/天。”把英雄碑形象逼真地比作“傲骨一根”,使那铮铮铁骨、凛然气节突兀地高耸在我们面前,紧接着一个“捅破/天”更是气贯长虹!
又如黑马的《西红柿》:“在农田/点燃希望的红灯笼。”把一个个鲜红的西红柿比作红红的灯笼,真是奇思妙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燃亮满园希望的红灯笼,那是怎样一副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又蕴涵着农人多少红红的憧憬和希望!

3、赏心悦目的精美意境

写诗,不可能将厚重的历史和喧哗的现实全景式地尽收眼底,而只是撷取一个侧面、一个片断,甚至只是一点。写微型诗,更是抓住最闪光的一点,尽情地泼洒智慧的亮光,,以最简洁的笔法勾画出最壮阔的场景,以最精当的布局营造出最优美的意境。所以,微型诗如同一个小小的取景框,诗人如同一个摄影师,需要以睿智的目光激情地抓拍,摄下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瞬间。
请看,灵风的《日出》:“一枚蛋黄/破壳而出。”让我们看到了冲破地平线,在云天相接处冉冉升起的日出,那枚“破壳而出”的“蛋黄”,不正是一轮诞生的新生命正徐徐飞翔!
而赖杨刚的《太阳》:“一拳/砸烂夜。”横空出世的“一拳”猛击把黑漆漆的夜空“砸烂”,砸出清新的湛蓝,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场面!鲜血染红了壮士的铁拳,滴落的殷红使红霞满天,这又是一种何等壮美的景观!
吴警兵的《问苍天》:“是谁点燃了,太阳/这堆不息的篝火。” 是啊,大自然的神气造化,能不使我们仰天长叹?“太阳/这堆不息的篝火”,何以能年复一年燃烧着熊熊烈焰普照苍生,天上的云朵,可是你飘飞的烟团?
以上三首,同样是写太阳,却是三副不同的精美画卷。

4、领异标新的精妙智慧

诗歌是情感的结晶,也是智慧的冶炼。精短的微型诗更是在方寸之间展现出精妙的智慧,让人为之耳目一新,或净化灵魂,或启迪思维,或拓广视野;或惊叹,或感慨,或回味。至少,会让我们饱食一丁点精神快餐。微型诗是一滴露珠,滋润着思想的枝头;是一缕阳光,沐浴进心灵的窗户;是一片叶子,落红在精神的沃土。微型诗是智慧的浓缩,是浓缩的智慧。
如王豪鸣的《古猿化石》:“灵魂的/重量。”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如滚滚长河沉淀精华、荡涤陈腐,这一块“化石”,承载着“灵魂”凝结的多少“重量”!人啊人,你高傲的灵魂可否敢用历史的天平公开地称量?
又如任少云的《时间》:“时间,在阳光下打滑/没能系上一个明晃晃的/结。”让我们不由地想起朱自清的《匆匆》:“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珍惜时间,让勤奋的业绩为“打滑”的时间“系上一个明晃晃的/结”。
欣歌的《陀螺》:“为了那一点/玩命。”飞速旋转的陀螺只是为了脚下的“一点”疯狂的“玩命”,现实中又有多少贪婪之徒在眼前一丁点蝇头小利的驱使下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甚至付出了自由的代价和生命!
5、浑若天成的精湛技巧
微型诗是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自然就是一种技巧精湛的艺术,是一种浑若天成的圆熟;自然需要把激情的喷发和瞬间的闪光,用智慧的雕刀精妙绝伦的雕刻。所以,唯有成为诗歌王国的微雕大师,才可能写好微型诗。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微型诗是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但决不是雕虫小技。那种视微型诗为雕虫小技而不屑一顾,甚或对其另眼相待、嗤之以鼻的人,是对这神圣艺术的漠视和偏见。你赞美挺立于崖边高耸入云的青松,案头不是也摆放着绿意盎然的文竹?微型诗便是你案头的一丛文竹,一个精美的微雕。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46
微型诗的“小”与“大”
寒山石
1、从认识上看,“小植物”与“大观园”。诗歌王国是一个“大观园”,园中既有参天大树,也有芊芊小草。微型诗就是这“大观园”中的一株小草,同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存价值。
2、从需求上看,“小产品”与“大市场”。微诗虽小,但不可小看。不错,微型诗是一种“小产品”,但这种“小产品”同样有着十分广阔的“大市场”。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那些松散、臃肿、冗长、无耐读耐悟耐回味的诗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摒弃;微型诗则因其精短、精致、精妙、精美、精炼、精粹、精悍、精辟、精灵的魅力而越来越少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变革时代的一道精神快餐。“小产品”充满“大市场”,“小家伙”必将有“大作为”。
3、从思维上看,“小视角”与“大眼光”。微型诗总是从一个局部、一个侧面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做到以一驭万,见微知著。所以写微型诗,应该是一种“小视角切入,大眼光构思”。所谓“小视角切入”,是指微型诗是将最机敏的智慧聚集在最闪光的一点,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抒写的精微诗章。作用力和受力面成反比。集中一点,用千钧之力,方有震撼力。所谓“大眼光构思”,是指微型诗创作应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内涵。
4、从内容上看,“小空间”与“大世界”。微型诗是一种滴水藏海的艺术。片言明百义、滴水见阳光。它是阳光下的露水,情绪中的珍珠,能够使读者从有限中领受无限,从瞬时中妙悟永恒。所以,微型诗之微,是体式之微,不是内容之微。微型诗创作,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拓展出无限的内容和博大的世界。
5、从表现上看,“小机灵”与“大智慧”。微型诗的最大特征是它的瞬时性:瞬间的体验,刹那的顿悟,一时的景观。所以微型诗是机灵之作,总是因其独辟蹊径、独具一格而使人耳目一新。所以微型诗实在是一个“机灵鬼”,但“小机灵”还得靠“大智慧”,没有机智、灵妙的活跃思维,显然是难以写出精妙之作的。
2005-10-13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48
本帖最后由 寒山石 于 2014-7-18 10:50 编辑

变革时代的精神快餐
寒山石
这是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迅猛跃进的时代;
这是一个由田园风光向霓虹都市迅速过渡的时代;
这是一个由悠闲温馨的小农经济向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急剧变迁的时代;
这更是一个由精神专制消费短缺向尽情享受经济文化成果超常规迈进的时代。
这个时代洋溢的最基本特征是忙碌:忙于挣钱、忙于升官、忙于出国,当然更忙于创造;
这个时代表现的最突出现象是享受:享受感官、享受刺激、享受奢靡,当然更享受人生;
这个时代充斥的最严重问题是轻浮:心理浮躁、生活浮华、信念浮漂,当然更击水中流。
这个时代,人们叹息价值紊乱,期盼理想灯塔的牵引;
这个时代,人们痛感道德滑坡,渴望文化精神的支撑;
这个时代,人们苦于身心疲惫,急需营养肌体的良药。
生活忙碌的现代人需要放松精神;却因为忙碌,走不进厚厚的书卷;
物质奢华的现代人需要滋补精神;却因为奢华,咽不下洋洋的小说;
心态焦灼的现代人需要治疗精神;却因为焦灼,读不完长长的诗行。
在忙碌的间隙,人们只是看几本书皮,借以充实自己;所以貌似真理的指南在书架疯狂叫喊;
在奢华的同时,人们只是读几件趣事,借以装潢自己;所以道听途说的逸闻在书摊肆意叫卖;
在焦灼的时刻,人们只是记几句警句,借以激励自己;所以三言两语的感悟在书市蛮横叫春。
于是,在这变革时代的土壤上,也雨后春笋般葱葱郁郁地长起一行行嫩绿的微型诗————
它因为短小精悍,而填补了现代人机械的空隙,成为忙碌生活的“精神桑那”;
它因为构思精巧,而刺激了现代人麻木的神经,成为奢华生活的“文化舞蹈”;
它因为充满智慧,而丰满了现代人贫血的思想,成为焦灼生活的“灵魂体操”。
于是,微型诗,也作为一道快餐摆上了现代人精神的餐桌——
这是一道经济的快餐,调节了现代人急匆匆奔走的步履;
这是一道可口的快餐,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贪欲的胃口;
这是一道睿智的快餐,绿化了现代人沙漠般荒芜的灵魂。
微型诗,现代人一块香喷喷的思想蛋糕、一块风味独特的精神面包;
微型诗,现代人一包甜滋滋的心理佐料、一坛韵味十足的生活米酒;
微型诗,现代人一碗热乎乎的智慧面条、一顿回味无穷的文化小吃。
它只是一朵花,却更是一朵怒放的春天;
它只是一片叶,却更是一片茁壮的林莽;
它只是一座星,却更是一座闪光的星空。
微型诗,变革时代的一个逗号;
微型诗,时代变革的精神符号;
微型诗,精神变革的时代小号。
让我们尽情地享用这一道精神快餐!
也让我们激情地广告这一道精神快餐的品牌!
更让我们痴情地探索这一道精神快餐的配方和工艺!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50
穿透时空的一粒子弹
寒山石
                   1
微型诗是一片嫩芽,伸展在诗那芳香四溢的花园。
比起长诗的花团锦绣,虽然小,但却是拱破泥土的、一株嫩绿而独特的生命。
                   2
微型诗是一滴露珠,闪亮在诗那潇洒摇曳的枝头。
比起长诗的波奔浪涌,虽然小,但却是生活中蒸发的气息,凝结成的一滴晶莹剔透。
                     3
微型诗是一口火山,喷发在诗那奔走不息的峰脉。
比起长诗的逶迤连绵,虽然小,但却是胸中溢出的滚烫的情感。
                     4
   微型诗是一粒子弹,穿梭过诗那幽深漫长的隧道。
   比起长诗的重型炸弹,虽然小,但却能穿透时空的厚壁。
                     5
    微型诗是一支火把,燃烧在诗那灿烂夺目的国度。
    比起长诗的浓浓烈焰,虽然小,但却是一束智慧的火苗。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52
随心而写 精心来改  
寒山石


有人说:“微型诗是行数最少、表现最精、诗意最浓,以片言只语夺人心魂的最高艺术”,这是很有见地的。但怎样写好微型诗,达到这个“三最”的最高境界呢?窃以为必须“随心而写,精心来改”。
为什么要“随心而写”?我一直强调,微型诗是一种“灵动的艺术”。它是诗人突如其来的一个念头,是茅塞顿开的一个感悟,是生命中的一次感动,是一个瞬息即逝的发现,是思想的火花一刹那间诗意地绽放。
微型诗的“灵动”,首先表现在它的突发性,什么时候到来、怎样到来,这是不可知的;其次,是它的顿悟性,一旦到来,犹如一道闪光,一下子激起我们的诗情;第三,是它的亢奋性,常会使诗人产生一种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的感觉,思如泉涌,情如狂涛,思想、情感在飞腾,写作时不必字斟句酌,下笔如行云流水;第四,是它的短暂性,真有点像昙花一现的样子。
这么说来,写“灵动”的微型诗,其实靠得就是捕捉“灵感”了。可见,写微型诗,要有灵敏的感知、灵活的思维、灵巧的诗艺。或许,这“三灵”对于微型诗创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机遇偏爱的是有准备的头脑,灵感是不会降临到那些对生活一无所知的思想懒汉头脑中的。灵感产生的首要前提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深广认识和在艺术创造上的不倦努力。诗人必须有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思考、以至殚精竭虑的实践过程。如果闭目塞听、浑浑噩噩、无所用心,是不可能获得灵感的。
古人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灵动”的微型诗是苦思冥想不出来的,正如微型诗 家穆仁先生所说:“搜肠刮肚挤出来的,大抵是翻白的死鱼;无意间撞响你心弦的,那一两句则可能形成气候。”所以,实在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强求自己,静下心来,多学习一些,多思考一些,可能比“难产”更有益处,也更快乐一些。
当然,要写好微型诗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有不少人都实践微型诗的创作,但真正优秀的作品不多。不错,微型诗是灵感的火花,灵感所至一挥而就,不需要过多地思考和整理,甚至不需要特别的过滤。但如果就此满足,则无疑是一个误区和盲点。事实上,所有真正有分量的作品,不论诗歌的长短,不论诗歌的形式,都必须经过磨砺、经过推敲。所以关于“精心来改”,我想这就不必多说了。强调两点:其一,每写出一首微型诗,都要精雕细琢,力求打磨成精品;其二,写不出来的话,回过头看看自己的旧作,再精心改一改,或许也是一种收获。
还是以拙作《一粒沙中世界》里边的一段话作为这篇短文的结语吧:“写微型诗靠的是捕作,写成则需要锤炼。捕作微型诗靠灵感,锤炼微型诗靠技巧;捕作是意在笔先的灵动,锤炼是落笔之后的雕饰。捕作的是原始的,自然可能是粗糙的;而锤炼是一个淘金的过程,必须打磨掉所有的沙粒,留下金子般最纯最美的诗句。”

2006-03-03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18 10:54
本帖最后由 寒山石 于 2014-7-18 10:55 编辑

微型诗的创作
文/寒山石


我始终以为,微型诗是一种微雕艺术。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匠心独运,神韵毕现。微型诗创作,亦应有这种精致化、精妙化的追求。


要求味,不可了无诗意


所谓“求味”,就是要有诗意。诗意是潜伏在字里行间的意蕴,“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现代汉语词典》)、“能给人以诗一样美感的意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对于微型诗而言,微型是形式,本质是诗。徒具形式而了无诗意,根本算不上微型诗。微型诗的诗意美是以意境这一审美形态呈现于世的。它在尺幅寸篇里将丰富的思想情感包孕于具体的形象中,构成一个神形兼备的完整画面,引导读者体味其“画外之音”。好诗应该意蕴深厚,其诗意当如严羽《沧浪诗话》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然读一些微型诗,却味如嚼蜡。譬如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2月出版的《中国微型诗萃》上选录的一些诗作:
白鸥的《辣味集》(二)“宁要风度勿要温度/上敢露胸下敢露肚/公共场所注意适度”,(三)“小狗勿摘花蕾/老牛勿踏嫩草/爱好绿地自好”,仅仅是对一种现象的浅层直现,像是一些提醒式的公益广告招牌。
雷宗荣的《人生如棋》:“人生如一盘棋/一步一个转折点/落棋无悔名满天下,举棋不定一败如水”;《人生如山》:“人生是一座立地青山/登峰造极靠一步一个脚印/一叶障目跌进万丈深渊”等,似乎混淆了诗作与格言警句的界限。精美的诗句可以成为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但格言警句未必都有诗意。
詹昭宁的《奋进》:“风在吼,马在啸/高举旗帜/踏向太阳”,与政治口号有什么区别?


要求精,不可拖泥带水


微诗之微,首在精练,所以当求其精,达到高度洗练的境界。毕加索画牛,我们现在见到的是线条牛,非常的抽象,原告十几稿,从最写真,包括牛毛都画上,到最后就是类似于速写的稿子,只用几根线条就极为传神的构勒出整头牛,这就是由烦入简,高境界;齐白石的画为什么那么值钱,就是简约,多一笔不可,少一笔不成;微型诗也是这样,看似非常简单的形式,意味着非常深厚的东西。所以,微型诗创作,更应删繁就简,断不可拖泥带水。
如野狼的《雨》:“云/失恋的/泪水。”一个"水 "字,将情感淡化,也将韵味淡化,不妨删为:“云/失恋的/泪”,突出强调一个“泪”字,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牧云的《股市印象》:“牛,真的疯了/人,跟着/——发狂!”诗作写出了人们在牛市失去理智梦想发财的疯狂情态,故改"牛,真的疯了‘为"疯牛";改"跟"为"追",似更生动贴切:“人,追着/疯牛/——发狂!”。
伊凡的《月亮》:“犹如杯里的柠檬  沉浮/重复的话题  总让我不知觉中/坠进朦胧  融入醉乡……” "不知觉中"多余; "坠进" 动感太强,与恬静的气氛和沉迷的心境反差过大,显得不够协调;“坠进朦胧  融入醉乡”重复,一句“醉入朦胧……”足以。试改为:“犹如杯里的柠檬  沉浮/重复的话题  总让我/醉入朦胧……”
桂少云的《香港的呼唤》:“我与澳门小弟/一前一后回家/台湾哥哟!你还在观望个啥?”三行之内,反映了一个重大的政治话题,构思精巧,情感浓烈,实属不易;"台湾哥哟!"口语化、民谣化的表达,更显亲切.略改如下:“澳门小弟  也回家了! //台湾哥哟/还等个啥?!” "也"字,隐含香港先期回家;"等啥"较之"观望"更显亲切;空一行,可看作流离在外,可看作隔海相望,可看作遥相呼唤。
婉秋《虚拟的爱》:“好想 穿透屏幕 /相拥你 吻出天长地久/在痴情的世界里结为夫妻”,写出了网络时代的虚拟情感,但罗嗦了。"好想"自然"痴情","吻"也是相拥之"吻";既已"天长地久",也不必谈"结为夫妻"。 试改为:“好想 穿透屏幕/吻出/天长地久。”

要求准,不可辞不达意


毫无疑问,准确是任何文本写作的一致要求。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的时候,曾对他说:无论你要描写的是什么,形容它的最恰当的词只有一个,你的任务就是把那个词找出来。小说如此,诗词更是如此。诗歌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这就要求诗歌用字要准确,能准确地表现事物的情状,如实地表达诗人的情思。
在微型诗创作中,“准确”二字被赋予更高、更新、更苛刻的意义。微型诗要精,而精的前提是语言准确、篇幅短小。诗人写作,在操持文字时,就必须把准确性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条件,不准确的文字,不让其入诗;不准确的话,不说或少说。
婉秋的《心事》:“失约的初恋/没有留下岁月的皱纹/锁住爱  移植来生”。既然是“心事”,是难以释怀的“心事”,怎能“没有留下岁月的皱纹”?相信这刻骨铭心的初恋,必定会打下深深的烙印,一道道,既是岁月的皱纹,更是情感的绳索,会缚住来生。试改为:“失约的初恋/烙下岁月的皱纹/缚住来生。”
老山泉的《村头即景》:“老槐树下 溪水在静静流淌/老汉牵头老牛 反刍夕阳”,这是一幅很不错的乡村风景图,动静交错,画面优美,但 “在”字多余, “牵头”不如“牵着”;诗题“村头即景”有一种速写感,但不如改为“晚归”主题鲜明,且容量大、空间大。试改为《晚归》:“老槐树下 溪水静静流淌/老汉牵着老牛/反刍夕阳。”
如绿柳枫的《乡路》(一):“一条展开的卷尺/丈量/乡愁的长度。” "一条展开的卷尺",意象平淡,喻之为"一缕炊烟",较之形象; 既为"丈量","长度"则又太直,何况"丈量"本有"长度"蕴涵其中;改为"丈量/乡愁",既有距离之长度,又有情感之深度。试改为:“用一缕炊烟/丈量/乡愁。”
伊凡的《陀螺》:“抽正支点/舞出/活力。” “抽正支点”表述不当。试改为:“在鞭策中/起舞。”
淡水平波的《黄昏》:“老汉醉红了脸/学着年轻人的样子坠山坡/回头说明天再来。”说"老汉醉红了脸",还不如说落日"醉红了脸",改诗题"黄昏"为"落日"; "学着年轻人的样子"多余; "回头说明天再来"更是画蛇添足,试问明天来的还是老汉吗?那喷薄而出的可是充满朝气的少年啊!试抓住关键词"醉""坠山坡"修改如下,并在形式上有所变化:

落日

   下
       山  坡


要求新,不可似曾相识


“创新”对现代诗而言,其含义是非常明了的。一是体式的创新,二是精神的创新,三是创作思维方式的创新。创新是诗歌创作的生命,是诗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上应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现代人审美情趣;在艺术形式上应“用其可用,革其当革,创其能创”(赵朴初语)。每一个独创性的诗人,都在他的诗作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中国微型诗萃》上叶德章的《反腐篇》之《跑官》:“不跑不送,有才不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直上青云”;之《画像》:“对上级点头哈腰/对同级眯开眼笑/对下级大摇大摆”,这只不过是人人皆知的民谣的翻版,何谈创新?
某诗人的“最为自得的微型诗之一”《中秋月》:“拉圆/射日之弓”,与诗人塞风1937年3月16岁时作的《弓》:“面对东北角/早已义愤填膺/我拉圆   大地的弓”也如此“惊人地相似”。
微型诗原本就是一种诗体的创新,惟有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出精品,才能彰显出微型诗存在的价值和蓬勃的生命力。
                                         2007-8-14


作者: 山水之间    时间: 2014-7-18 20:42
深刻学习!

大师辛苦了!问候!
作者: 玉兔莎    时间: 2014-7-20 11:35
珍藏老师经典诗论。辛苦了,玉兔给老师敬茶
作者: 静谷流响    时间: 2014-7-21 11:07
再来学习老师佳论!问好!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7-31 11:10
旧论 多批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4-8-7 11:54
【寒山石★微型诗絮语】微型诗作为微雕艺术,是诗歌中最为简短的诗体。然微型诗三行之“简短”,只是形体之简、外在之短,它更追求的是一种最凝练的表达,追求“精简”、“精短”,即追求“五精”:精炼的诗句、精巧的构思、精美的意境、精妙的智慧和精湛的技巧。追求以最有限的诗句,拓展出最无限的空间;以最精短的形式,承载起最博大的内涵。所以,微型诗不简单。它可以简约、简练、简明、简朴,但不可简易,更不可简陋。
作者: 静谷流响    时间: 2014-9-28 17:46
慢慢学习,问好老师!
作者: 蒙山子    时间: 2014-10-8 09:53
丰盛的大餐!认真享用!感谢寒老师!问好!
作者: 烟雨    时间: 2014-12-24 13:33
收藏学习,问候老师!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9-1-2 14:50
提起
作者: 潘兴斌    时间: 2019-1-3 13:48
重温精彩。遥祝寒山石老师新年快乐!
作者: 秋霸    时间: 2019-1-5 21:17
学习,收藏,问好寒山老师!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19-11-28 10:27
本帖最后由 寒山石 于 2019-11-28 10:28 编辑

微型诗感言
文/寒山石


谁说三行太短 我指挥
汉字三千 在其间
演绎风云五千年

2010-4-17


2
回头望 一路沧桑
一棵叫微诗的小树
正葱茏茁壮

3
把生命定格在三行
一行过往  一行当下
一行希望
20191128

4
一行飞龙惊天
两行虎踞龙盘
三行飘逸如川

5
滴水藏海海无边
粒沙见金金光璨

6
三行写乾坤
百字抒大千

7
小窗云天阔
微诗天地大

8
小花一朵展秋春
微诗三行写古今
2010-03-25





作者: 江湖儿女    时间: 2019-12-8 16:00
寒山石 发表于 2014-7-18 10:54
微型诗的创作 文/寒山石

我始终以为,微型诗是一种微雕艺术。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 ...

赏学大餐,受益匪浅,致谢老师,分享快乐。
作者: 安徽/张青林    时间: 2019-12-10 16:06
拜读精品,问好前辈
作者: 寒山石    时间: 2020-8-27 23:59
安徽/张青林 发表于 2019-12-10 16:06
拜读精品,问好前辈


作者: 绿柳枫    时间: 2020-8-28 14:02
饕餮大餐,感谢分享,打包回去慢品,问候寒山石老师。
作者: 山水之间    时间: 2020-8-30 15:01
再学精彩佳论!问候老师!
作者: 幽兰    时间: 2020-8-31 16:59
再次学习,受益匪浅,谢谢山石老师
作者: 南浦    时间: 2020-9-1 18: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静谷流响    时间: 2020-9-2 19:32

【寒山石★微型诗絮语】微型诗作为微雕艺术,是诗歌中最为简短的诗体。然微型诗三行之“简短”,只是形体之简、外在之短,它更追求的是一种最凝练的表达,追求“精简”、“精短”,即追求“五精”:精炼的诗句、精巧的构思、精美的意境、精妙的智慧和精湛的技巧。追求以最有限的诗句,拓展出最无限的空间;以最精短的形式,承载起最博大的内涵。所以,微型诗不简单。它可以简约、简练、简明、简朴,但不可简易,更不可简陋。
作者: 静谷流响    时间: 2020-9-2 19:34
问候寒山石老师!再学习!致敬!
作者: 车走直线    时间: 2020-9-4 20:20
好文
作者: 车走直线    时间: 2020-9-14 19:16
论述有理有据,转到了喜欢微诗的群开花结果。




欢迎光临 微型诗 (http://www.zgwxs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