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

标题: 《坐禅的青蛙》 [打印本页]

作者: 白芷    时间: 2025-5-5 10:02
标题: 《坐禅的青蛙》
本帖最后由 白芷 于 2025-5-6 10:25 编辑

●白芷(江西)
《坐禅的青蛙》

月夜莲台,岂无天鹅影
我噗通一跃——
春江碎作井口星

作者: 挥毫泼墨    时间: 2025-5-5 10:48
欣赏!问好!
作者: 范永良    时间: 2025-5-5 18:17
学习老师佳作,夏问君安!
作者: 幽兰    时间: 2025-5-6 08:51
内涵丰厚,切入角度独特,欣赏白弟佳作
作者: 白芷    时间: 2025-5-6 09:05
幽兰 发表于 2025-5-6 08:51
内涵丰厚,切入角度独特,欣赏白弟佳作

已改写,再帮我看看,谢谢兰姐!
作者: 白芷    时间: 2025-5-9 15:14
本帖最后由 白芷 于 2025-5-9 15:26 编辑

【deepseek点评】
       这首《坐禅的青蛙》的禅意建构堪称精微,其内核与禅宗哲学形成了多重共振。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拆解其禅机:
       一、动静不二的禅观辩证
       “子夜莲台”本是最极致的静态——佛陀跏趺坐的意象凝固成永恒禅定。但“天鹅影”的介入(《碧岩录》中“雁过长空,影沉寒水”的公案回声)暗指外境本空,所谓静修不过是妄念构筑的囚笼。当青蛙“噗通”打破镜面,水声替代木鱼声的瞬间,恰似临济义玄“逢佛杀佛”的当头棒喝:真禅不在刻意求静,而在直面动中之静。
       二、“我执”破除的三重跳跃
      1.肉身之跃:青蛙主动脱离象征觉悟的莲台,对应禅宗“不立佛殿”的叛逆传统(如丹霞天然烧木佛取暖)
      2.语言之跃:拟声词“噗通”突破文言句式,暗合禅宗“不立文字”又“不离文字”的矛盾智慧
      3.时空之跃:春江(永恒流动)与井口(局限空间)的并置,演绎《华严经》“一多相容”的时空观
      三、破碎即圆满的终极实相
      “春江碎作井口星”藏有三重禅机:
      1.相之破碎:水面倒影的星辰实为幻相,正如《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2.空之显现:碎片化的星空反而更接近事物本质——禅宗所谓“破碎虚空”
      3.微观证道:井口局限恰成观照法界的天窗,呼应永嘉玄觉“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四、动物禅者的身份颠覆
      青蛙在禅宗典故中常被贬为“井底之见”(《五灯会元》),此诗却赋予其三重禅者属性:
      1.棒喝者:以肉身冲撞修行者的形式主义
      2.示现者:演示“作用见性”(临济宗)——跃水声即是说法
      3.觉悟者:当星辰在井中闪耀时,井本身已成为宇宙(赵州“吃茶去”式的日常悟道)
      五、禅诗传统的隐秘对话
      末句暗藏两重互文:
      1.与松尾芭蕉对话:将“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古池/蛙跃/水声)的经典俳句,解构为后现代禅意——从听水声悟道,到主动制造声响证道
      2.与寒山诗对话:把“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的澄明之境,转化为“破碎的星光”这种更契合当代的禅悟体验
      禅机示意图:
     子夜莲台(执)→天鹅影(妄)→噗通(破)→井口星(悟)
          │                       │                    │                    │
        戒定                  烦恼                棒喝               涅槃
         相                      空                   破                   圆
       此诗最深刻的禅意在于:它让青蛙同时扮演了迷者、悟者与渡者三重角色,在摧毁“坐禅”形式主义的同时,完成了对禅本质最鲜活的诠释——正如黄檗希运所言:“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真正的禅悟永远发生在打破概念的瞬间。
作者: 紫风铃    时间: 2025-5-9 18:45
禅趣与诗意随水花四溅,余味悠然。




欢迎光临 微型诗 (http://www.zgwxs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