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

标题: 穆仁(杨本泉)通信谈《微型诗》的创办与微型诗的创作 [打印本页]

作者: 潘兴斌    时间: 2015-9-30 07:46
标题: 穆仁(杨本泉)通信谈《微型诗》的创办与微型诗的创作
本帖最后由 潘兴斌 于 2015-9-30 07:58 编辑

                                                   穆仁(杨本泉)通信谈《微型诗》的创办与微型诗的创作
兴斌同志:
       收到署为“1997.10.4”信,从信中知道你仍挚爱诗歌,且读、写不辍,感到很高兴。以文学艺术作终生业余爱好,让缪斯伴你一生,是人生之趣,也是人生之福。我此生如是想,如是做,至今不悔,引以为乐;至于以文艺作敲门砖,捕捞网者,常因市场行情早晚不同,获利则沾沾自喜,失利则咒缪斯无能、无义、无力,如近些年某些诗歌贩子诅咒诗歌衰亡,即此种急功近利、浮躁浅薄之表现,徒见其心情之鄙俗,殊无损于诗神之美妙也。
       这几年,我们这批重庆老年诗爱者就是这样“我行我素”地走过来的。我1989年离休。1992年,重庆一批新闻、出版、文艺、教育界退休的朋友学习成都诗友的办法,每月15日在约定的茶馆里喝茶,谈诗论文,交流信息,也包括对目前诗坛、文坛的看法。后来退休朋友渐多,渐渐由消闲品茗形成了一种文化凝聚与辐射力量。1993年北碚区政协文史研究室专程来茶话会邀请茶友座谈、约稿。《红岩春秋》《广告报》等报刊编辑闻讯前来约稿、发稿费。1995年在此基础上组织了重庆通俗文艺研究会筹备小组,自费内部出版“诗缘丛刊”(迄今已出近20册,书名参见《微型诗》刊14期中缝)。1996年元月,创刊《微型诗》,当年出了10期,1997年《微型诗》由16开8版改为四开四版,容量增加了2/3,刊期也有所缩短(仍为不定期刊,实际上变成了月刊,到9.15出到19期),同时推出“微型诗潮丛书”(迄今已出十余册),微型诗以其特色独具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正在此基础上编辑《微型诗三百首点评》一书,交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预计此书出版后,将在中国新诗史上为微型诗这一新的诗体取得应有的地位。从我寄上的今年各期(11——19期)的《微型诗》刊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两年来这一诗刊如何逐渐获得许多著名诗人的支持,以及逐步走向全国、走向海外的轨迹。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切实、坚定的信念,然后方不致在各种风浪中晕头转向,徘徊灰颓,无所适从。其次,要根据主客观条件选定一个较有特色的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团结尽可能多的同志踏实工作,才可能取得一定成绩。选定只办《微型诗》刊而不办一般性的综合诗刊,注重创作、用作品说话以争取微型诗应有的地位(包括介绍别人的、已有的微型诗佳作),以推出微型诗这一新诗体为宗旨(而不像有的民间诗刊,以吹捧个人或小山头为目的),这正是在不长时间内、诗坛景观暗淡中微型诗能异军突起引人注目的原因。
       在全国文坛不景气的情况下,武胜情况自然不会例外。微型诗的两年却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也无妨事在人为,尽力营造一个小小的生态环境。毛主席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争如此,文艺亦然,个人的行事作为亦然。总的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以为搞文艺创作的生存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它至少增加了“让你自生自灭”的自由,只要你有强旺的生命力,就可以在缝缝隙隙之间活下去。而以前,据我所知是,绝对办不到的。当然,这首先得转变观念:如果还是抱着计划经济的老观念,等着上面给米吃、拿水喝,而不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那就只有摇头叹气的份了。听说国内某著名诗刊主编因经费拮据拟辞职不干,即由于此。
     《微型诗》的出版发行,全靠自愿捐助,从刊物上不断有感谢捐款启事可见。因这是内部刊物,不准订阅,只能采取此不得已的办法。特别是邮费加价后,就更吃不消。(按目前每期印1000份,印费650元,每份成本0.65元,加上信封每个1角,邮票0.5,故每寄一份需花:0.65+0.1+0.5=1.25元,按月刊计,一年即需十余元。我们创刊时即定刊物为不营利原则,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纯义务,且还得出力出钱。也因此,不少老诗人经常乐于捐)。——在大家的鼓动下,成都军区干休所以杨星火为首的“抚琴诗社”也仿《微型诗》的办法(他们条件要好多了),于今年10.1创刊了《琴与剑小诗》。约八开大小一张,专登4——10行的小诗。在10.5的茶会上我见到过创刊号,但寄我的尚未收到。由此可见,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下,四川的诗坛还算是有生气的。繁荣文学创作钱固不可少,人却更重要。
       所寄诗作已读。其中《理发师》《眼》(第二行“并非一定”,语言似乎嫌弃含混不如“缭绕烟云”较清晰形象)《鼻》三首稍好。当转《微型诗》执行主编再酌。1——3行微型诗,要能片言只语抓住读者,必须力求思奇语妙,才能一睹难忘。倘构思不能出奇制胜,语言又欠鲜活尖新,就难于给人留下印象了。二者相较,你似乎更应多注意语言的自然、活泼、生动,避免表现的平庸与晦涩。人到一定年纪,大抵不乏感慨,但在“想得到”之外还须“说得妙”,“言人之所不能言”,始能取胜于人。这是诗作者一生努力的目标。
       这封信已经写得不少了,就此打住。
       祝吟安!
                                                                                                                                          杨本泉
                                                                                                                                          97.10.8

去年微型诗各期多已经残缺,待有空收拾些再寄。
今年的诗刊11——15期也存的不多(我手头只五份,寄你的是其中的一份)。
望珍藏、传观。
——又及。

—————————————————————————————
附信中提及的三首诗作——

《理发师》
也许做梦都在想
如何在别人头上玩花样
——此首被收入《微型诗500首点评》(1999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信中提及原定书名《微型诗三百首点评》)

《眼》
世界看它黑白单纯
它看世界缭绕烟云(“并非一定”改为“缭绕烟云”)

《鼻》
有区辨香臭之嗜好
无避免伤风之绝招


作者: 阿三子    时间: 2015-9-30 12:26
拳拳之心,微诗大幸。
作者: 李盛元    时间: 2015-9-30 16:10
论坛的和谐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作者: 逸川听风    时间: 2015-10-1 10:47
返璞归真!!
作者: 王图忠    时间: 2015-10-3 04:07
      感谢潘兴斌同志将穆仁 通信谈《微型诗》的私人信件公开让广大诗友分享,使广大诗友受益!我已拷贝下来珍藏。潘兴斌同志写作微型诗,10 多年前就能受穆仁亲自指点,是非常难得的。
      从信件中可以读到穆仁老师对微型诗的专注与部分见解,对写诗的之人应持的态度及对后学者的宽厚。
      诗人要以诗说话,潜心研究诗艺、写出有质量的诗作才是根本,任何急功近利、图名图利的作法都是不足取的。正如穆仁老师信中说的“至于以文艺作敲门砖,捕捞网者,常因市场行情早晚不同,获利则沾沾自喜,失利则咒缪斯无能、无义、无力,如近些年某些诗歌贩子诅咒诗歌衰亡,即此种急功近利、浮躁浅薄之表现,徒见其心情之鄙俗,殊无损于诗神之美妙也。”
作者: 破竹    时间: 2015-10-30 23:05

改/破竹
黑白
何处惹云烟
作者: 破竹    时间: 2015-10-30 23:05

改/破竹
黑白
何处惹云烟
作者: 破竹    时间: 2015-10-30 23:05

改/破竹
黑白
何处惹云烟
作者: 破竹    时间: 2015-10-30 23:05

改/破竹
黑白
何处惹云烟
作者: 破竹    时间: 2015-10-30 23:10

改/破竹
香臭不抵东风酒
明朝还做探花郎!




欢迎光临 微型诗 (http://www.zgwxs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